「照妖鏡」能夠映射與鑑別真偽與善惡,俄烏戰爭正好提供台灣人民與政府,審視兩岸爭端與台海局勢的未來演變。國際政治的自私現實,也讓台灣人民洞穿「堅若磐石」並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大國出賣弱國而謀取自身最大利益,無庸置疑,其原則肯定堅若磐石。
聯合國資助的「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依據調查樣本對生活評價的平均值(average life evaluation,下簡稱「快樂指數」)排名,同時歸納平均每人GDP(GDP per capita)、健康平均餘命(Healthy Life Expectancy)、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等六個因素對快樂指數的解釋力(超過75%,「社會支持」擁有99%信賴區間)。
在聯合國2019年到2021年的統計期間,台灣排名(聯合國使用「Taiwan Province of China」)第26名,以色列第9名,美國與英國分居第16、17名,捷克則是第17名,俄烏戰爭之前,俄羅斯、烏克蘭各為第80名與第98名,中國排名第72名,香港則是第81名。值得注意者,長年戰火不斷且經濟社會動盪者,例如阿富汗、黎巴嫩、辛巴威,名列倒數三國,各為第146、145、144名。六個因素的解釋力在統計上有顯著影響,從國家狀況來看,戰亂連連、社會不安與經濟衰退,一定讓人民感覺不快樂。
八二三炮戰不是台海全面戰爭,台灣從1949年以後,已經70多年沒有歷經全面性的大規模戰爭。兵棋推演不會帶來動亂,但是戰爭開打之後,軍人為了殺敵與防禦,不是壯烈犧牲就是求生續戰,平民百姓為了躲避戰火,逃生與避難取代日常生活,尤其甚者淪為難民逃亡,這樣的情狀下,誰能說社會不安、經濟不亂?當戰爭來臨時,方能渴望和平,體驗和平的可貴,這鐵定是多麼痛的領悟。
中美兩國領袖於18日對談後,雖然沒有具體共識與書面締約,但從習近平的談話表態,中共當局對於國際局勢的掌握,顯然沒有誤判與自私自利。中共官方對於「俄烏之亂」,採取「六點倡議」:一是人道主義行動必須尊重公正、中立的原則,防止將人道問題政治化;二是全面關注烏克蘭的流離失所者,幫助他們得到妥善的安置;三是要切實保護平民,防止烏克蘭境內出現次生的人道災害;四是保障人道救援活動順利安全展開;五是要確保在烏克蘭外國人的安全,允許他們從烏克蘭安全離開,並為他們回國提供幫助;六是支持聯合國在對烏克蘭人道援助方面發揮協調作用,支持聯合國烏克蘭危機協調員的工作。 (相關報導: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傳染力較高!美國首席防疫專家曝,確診數將會再上升 | 更多文章 )

習近平在習拜會談強調:當前世界各國已經十分困難了,既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經濟保民生。作為大國領導人,我們要考慮妥善解決全球熱點問題,更要考慮全球穩定和幾十億人民的生產生活。實施全方位、無差別制裁,受罪的還是老百姓。如果進一步升級,還會引發全球經貿、金融、能源、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等發生嚴重危機,使本已困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形勢愈是複雜,愈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性。任何情況下都要拿出政治勇氣,為和平創造空間,為政治解決留有餘地。中國有兩句老話,一句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另一句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關鍵是當事方要展現政治意願,著眼當下、面向未來,找到妥善解決辦法,其他方面可以也應當為此創造條件。當務之急是繼續對話談判,避免平民傷亡,防止出現人道主義危機,早日停火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