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來,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及烏克蘭戰爭讓高通膨問題持續惡化,各國央行升息回應,而糧食價格及能源價格的飆升造成生活成本危機。為了因應這個新經濟時代,許多勞工為薪資及工作條件奮戰。澳洲非營利媒體《對話》指出,這些情況在2023年將繼續存在,各國央行將面臨一場「史詩級」抗通膨之戰,而政治障礙將威脅央行的獨立性
通貨膨脹的挑戰
美國及歐洲等已開發經濟體的通膨迅速加速,目前已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導致許多國家的生活水準停滯或下降,這讓貧窮人口受創最深,因為他們將更多收入花在食物及能源。
經歷20年穩定的低通膨後,通膨率的急劇上升讓各國央行措手不及,在美國聯準會(Fed)帶領下,各央行在2022年下半年積極升息。它們的策略似乎奏效了,美國的通膨已放緩,而英國及歐元區的通膨率雖然仍然很高,但可能已經呈現下降趨勢。

《對話》(The Conversation)指出,高通膨或許是未來一年世界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認為,全球3分之1的國家將在未來數個月內經歷經濟衰退。一些大型經濟體及其中央銀行今年將面臨的棘手任務是透過升息來抑制通膨,同時不引發經濟衰退。
對已開發經濟體來說,2023年經濟成長的前景已經很嚴峻,而央行升息可能會進一步為此前景蒙上陰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預測,2023年,美國及歐元區的經濟僅增長0.5%,遠低於歷史平均,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的經濟將收縮0.3%,而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預計,英國經濟將持續萎縮至2024年的年中。
財政支出及通貨膨脹
《對話》指出通貨膨脹引出第一個可能擾亂央行計畫的政治問題,那就是各國政府的支出,聯準會與英格蘭銀行等各國央行現在被推到政治辯論的中心,這可能威脅央行的獨立性及它們採取行動遏制價格上漲的能力。
美國的支出大幅增加,尤其是2021年11月簽署的1.2兆美元基礎設施法案及去年12月通過的1.7兆美元預算法案。這種擴張的財政政策可能會破壞聯準會等中央銀行抗擊通膨的努力,由於央行試圖透過抑制需求來降低通膨,而增加政府支出會造成相反的效果,這可能會讓聯準會及其他央行將利率進一步升息。
Done deal: President Biden signs $1.2 trillion 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Deal into law. Here's what it means for transit: https://t.co/cME38TdQ65.
— Mass Transit magazine (@MassTransitmag) November 17, 2021
歐洲各國及英國政府被迫花費數十億美元,補貼消費者及企業的能源支出,而經濟成長放緩導致稅收減少,政府赤字飆升。
英國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政府已將對抗通貨膨脹列為優先事項,並宣布如果保守黨贏得2024年大選,屆時將削減消費者的能源補貼,提高稅收,進一步削減公共支出。
央行獨立性受到威脅
對中央銀行來說,另一個政治問題更關乎生存,這也讓央行的任務更棘手。過去20年裡,央行不受政府干預,並將公共通膨目標設定在2%左右,這讓央行在對抗通膨獲得了信譽。 (相關報導: 持續升息、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籠罩 《經濟學人》預測2023年全球商業環境及10大商業趨勢 | 更多文章 )
然而,《對話》指出,現在各央行的信譽及獨立性可能都受到威脅。歐洲央行行長尤其敏銳意識到大眾對高利率可能抑制經濟成長的擔憂,其中一個原因是歐洲經濟受到烏克蘭戰爭的影響比美國更嚴重。與此同時,消費者正受到房貸變高的打擊,這可能會讓房地產市場受到重創。
1,000+ Border Force passport control workers are striking at 6 UK airports over pay — the country's latest labor protest.The strike could last months if the govt does not enter talks, said the union.40K Border Force workers reportedly rely on food banks amid record inflation. pic.twitter.com/0N4LX6ojMQ
— AJ+ (@ajplus) December 2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