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一邊的膝蓋會痛?醫師出面解答,這類人更要小心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許多研究已經指出,腳長的差異確可造成單側髖或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和疼痛。(示意圖/photoAC)

腳長差異在髖與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要認知,人類並非完美的左右對稱,舉例而言,幾乎所有人的雙耳高度皆有不同,兩腳板的大小也不一樣,兩眼大小也未必相同。同理,兩腳的長度當然通常也會有所差別。

對於到底兩腳長度差異要多少才會在臨床上有意義,其見解雖有不同,但許多研究已經指出,腳長的差異確可造成單側髖或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和疼痛。

發表在二○二一年一月《THE RHEUMATOLOGIST》的文章特別探討其診斷與治療。

臨床門診常見的狀況,當醫師試圖告知病人其所抱怨的右側膝關節疼痛是因為年齡造成的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病人通常會反問醫師,為何我同樣年齡的左膝關節並不會疼痛,為何同樣的年齡的關節只有一邊疼痛?其實真正的解答常就在於兩腳的長度不同。

但兩腳長度差異為多少才具有臨床意義呢?有些人認為五毫米的差異即有意義,但其他研究也認為必須要超過二公分以上。也因為認知的不同,因此發表過的盛行率就由四~九五%。另一個研究指出,人口中差五毫米以上約佔五九%,但通常差異少於二公分。

腳長差異的原因約可分為兩類,一為結構性的因素,主要因為生長異常、外傷、或手術造成。另一為功能性的差異,可能是因為肌肉萎縮、僵硬、減少彈性、或關節功能異常或變形造成。

當病人看診的主訴為單側髖或膝關節疼痛,醫師就必須檢查兩腳長度。

診斷時第一步先要確認兩腳長的差異是功能性或結構性,第二步才測量兩腳的實際差異。

測量方法包括理學檢查和X光檢查,理學檢查有分直接與間接兩種,直接測量法是由兩側髖骨定點標記後,用尺量到兩側腳踝;間接法可用目測,讓病人躺在檢查台上,骨盆放平,兩腳併攏後,即可看出腳長是否有異。當然必須排除關節腫脹或疼痛造成雙腿無法伸直而影響到結果。X光檢查則是最準確的。

治療方法主要使用物理治療減輕疼痛,包括加強肌肉力量、使用助行器、矯正步行姿勢、或墊加鞋墊。如果差距為五~十毫米,通常會在短處墊入鞋墊,但矯正幅度通常不要超過差異的一半,譬如八毫米的差距,則僅墊高四毫米,以避免過度矯正造成下背痛或不適。若實在無法克服,才用手術解決。研究報告指出,經過充分的認知和處理,多能有效減輕病人疼痛,並減少藥物治療的依賴和副作用。

維他命D與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的足部疼痛

發表於二○二一年六月《Arthritis Care & Research》的研究,主要在於了解是否補充維他命D或維持足夠的維他命D濃度,可以減輕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足部疼痛。

這是個重要議題,因為退化性關節是一種全球普遍的慢性疾病,特徵是關節的疼痛跟變形。對超過六十歲的人而言,退化性關節炎的全球盛行率在男性約為十%,在女性約為二○%。對於西方國家整體經濟的財務負擔,估計約介於一‧○~二‧五%,影響確實不低。

足部疼痛是非常常見的肌肉骨骼疼痛,常定義為發生在腳或腳踝的疼痛。在社區中約影響五分之一的老年病人,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相關報導: 這些食物吃太多,容易讓身體發炎、生病!名醫曝NG飲食習慣,維持健康補充三大營養素就對了 更多文章

足部疼痛常伴隨著膝蓋疼痛,且足部疼痛會損及身體活動、降低生活品質、並使病人情緒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