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都更綁手綁腳 金融業爭取AMC以「出資人」名義參與都更

台灣亟需推動都更,金融業目前向金管會爭取,允許AMC以《都更條例》「出資人」名義,參與都更案。圖為金管會大樓。(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台灣屋齡超過30年的老舊建築接近400萬戶,加上目前位在土讓液化潛勢區的集合式住宅未來面臨強震威脅,台灣現階段亟需推動防災型都更,不過,口袋最深的金融機構,在參與都更上卻面臨綁手綁腳的窘境,華南金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李桐豪表示,去年金管會修訂金控(銀行)轉投資之資產管理公司營運原則(簡稱《AMC營運原則》),排除《公司法》短期融通金額,不得超過融通對象企業淨值的40%,但因「自主更新案」之都更實施者並非「法人」,為了爭取更大更大參與空間,金融業目前正在向金管會爭取,允許AMC以《都更條例》「出資人」名義參與都更案的「權利變換」,分配更新後土地、建築物或權利金。

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這項強化都更釘子戶爭議處理的修法,將有助於自主更新案的推動,包括台北市政府在內,目前也在各區成立輔導團,協助包括萬華南機場在內的老舊社區,成立「更新會」辦理自主都更,不過,目前各縣市自主都更所面臨最大的問題,還是在「錢」。

C公教政務官三項年金改革法案30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立法院長蘇嘉全敲下歷史性一槌。(顏麟宇攝).JPG
立法院2018年底三讀通過《都更條例》修正案。圖右為立法院長蘇嘉全。(資料照,顏麟宇攝)

為了讓口袋最深的金融機構能夠參與都更案,金管會在《銀行法》第72條之2建築融資上限,以及《AMC營運原則》上,已經鬆綁再鬆綁,但針對最需要資金協助的「自主更新案」,由於都更實施者並非《公司法》所規定「有業務往來之公司行號」,銀行轉投資AMC無法提供「自主更新案」住戶短期資金融通。

李桐豪表示,為了讓國內AMC業者在「自主更新案」有更大的參與空間,去年底AMC業者主動向金管會建議,AMC業者得依據《都更條例》,擔任「自主更新案」之「出資人」。

「自主更新案」身分非公司行號 AMC參與空間受限

華南金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劉天焱表示,國內AMC業者之所以向金管會爭取,以「出資人」名義,參與「自主更新案」,主要係因為「自主更新案」在獲准實施都更以前,必須經歷很長時間的整合,金管會去年儘管放寬《AMC營運原則》,取消AMC短期融通企業,融通金額不得超過企業淨值40%的上限,但是「自主更新案」並非《公司法》規定之公司行號,AMC若在都更案核定以前,代墊設計費等開辦費用,相關費用都得併入《銀行法》第72條之2建築融資餘額的計算,以目前國內主要金融機構,建築融資餘額都瀕臨30%上限,AMC現階段參與「自主更新案」的空間相對受限。

金控大股東多重身分 金管會研議中 

不過,由於金控與銀行因為吸收大眾資金,金管會對於銀行與金控轉投資「非金融機構」,有嚴格的控管規定,其中,銀行法最為嚴格,要求「單一事業持股比率不得超過5%」,銀行與金控轉投資AMC,多半為金融機構百分之百持股,如果以「出資人」名義,參與都更案「權利變換」,分配更新後土地、建築物,某種程度上,等於變相鬆綁銀行轉投資非金融機構,與不動產上限。 (相關報導: 危老重建與都更案推動慢吞吞 政府相中台灣金聯百億資金「搬錢」點火 更多文章

據了解,由於國內銀行與金控大股東,很多都具備建商背景,例如聯邦、國泰、富邦、元大等,金管會方面擔心,AMC「出資人」名義參與都更案,可能會大開金融機構投資房地產的「巧門」,因此,對於AMC業者的建議仍在研議當中。

元大集團與台安醫院過去15年因此陷入漫長的官司纏訟,台安醫院停車場後來開發為元大金控總部大樓。元大金控大樓(取自Google Map)
國內許多銀行與金控大股東都具有建商背景。圖為元大金控大樓。(資料照,取自Google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