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及專文:國際關係進步自由主義及其批評

2022年11月14日,「拜習會」在印尼峇里島登場,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寒暄。(資料照,美聯社)

《大幻象:自由主義之夢與國際政治現實》(以下簡稱《大幻象》)是一本國際關係學最新的殿堂級教科書。作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以古今史證為本,直白、簡明、尖銳地回顧了推動了近代國際關係前進的三大主要思潮──現實主義、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最終又強而有力地回歸他寫於二〇〇一年定鼎學科大家的經典之作──《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的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核心主張。不遭人議非英才,筆者用國關的術語說,這兩本書已確立米氏在學科系譜上成為「一極」的宗師地位。

論理和舉證:說得自由派「不願面對」?

《大幻象》這次以全面批判自由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為宗旨,或許因而給予現實主義守勢派(defensive realism)前輩與知名戰友如華爾滋(Kenneth Waltz)、史耐德(Jack Snyder)與葛拉瑟(Charles Glaser,曾以提出「棄台論」在台灣被抨擊而知名)等人的慷慨肯定。這樣妥協性的「理論統一戰線」是否必要,攻勢現實主義原本的粉絲可能訝異。而令普世論自由派尤其不快者,不僅因為米氏聯兵古今現實主義各大門派,從一貫的理論否定美國「自由霸權」(liberal hegemon)以燈塔之姿推翻威權、統一世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還條陳縷析、刨根究底地向洛克、康德、威爾遜等自由主義哲學家和政治家的基本論點發起攻擊,接著不留情面地一一駁斥當代自由派理論諸將帥如羅爾斯(John Rawls)、基歐漢(Robert Keohane)、杜伊爾(Michael Doyle)、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的各路論證。

殺傷力更大的是米氏旁徵博引無數令人「不願面對的真相」,使目睹「歷史終結論」竟然自我終結、「後全球化」強權政治竟可能回歸而挫折的「國際社會」人士難以忍受。這種附有大量註腳佐證,批判自由主義的砲彈幾乎遍佈各章。例如他直言美英和平權力移轉非因民主和平之制度相近,而是英國太遜。假如戰後英國國力復興多個幾倍,美國絕不會與其甘休。戰後自由霸權以人道主義干預他國搞「政權改變」與「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動機純粹的只有柯林頓總統出兵索馬利亞慘敗一例。美國主導建設民主成功的案例只有日本與德國,且還要歸因於德、日早具備強國家(strong state)的現代制度基礎。至於其他「壯舉」,從一九五〇年代伊朗到越戰再到「大中東」(改造阿富汗、埃及、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五國),不分民主、共和兩黨,成績都慘不忍睹。僅討伐又重建阿富汗的開支,就已超過戰後援助全部西歐的馬歇爾計畫。「大中東」大業唯一的戰略好處,恐怕只是造出難民,使歐盟被拖垮。 (相關報導: 林建甫專欄:美國資本主義的治理問題比你想像的還要嚴重 更多文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烏克蘭危機過在西方?

如果讀者舉東歐民主化反駁米氏,他的論據也早有準備:東歐在戰前本來就是西方集團,美國沒什麼功勞。而且現今它們是否已經變成「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恐未可知。最令「正義之士」難以忍受的,是米氏竟沒有因為芝大學生譴責其反對援烏、疑似同情普京總統而悔改,竟繼續在《大幻象》痛責「北約東擴」是違反歷史上俄國生存所需的勢力範圍。他又說二〇一四年推翻烏國親俄民選總統亞努科維奇(V. Yanukovych)不是什麼橙色革命,更像是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四處推翻敵對小國的社會工程與政變,成立的基輔新政府內不乏新法西斯主義者(neofascists),這才是俄烏之戰遠因與元兇。為了加固論證的權威,米氏還請出了冷戰圍堵總工程師喬治.肯楠(George Kennen),為批判北約東擴提供戰略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