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撤走烏克蘭邊界十萬精兵,外媒呼籲拜登提防「習近平與普京聯手」:否則台灣有危險

習近平與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22日突然下令,撤回集結在烏克蘭邊境的大軍,因為「快速檢閱部隊」(snap inspection)的目的已經達成,這也讓國際社會對於「俄軍可能入侵烏克蘭」的擔憂暫時緩解。這起遠在東歐的新聞為何值得台灣關注?許多專家指出,習近平幾乎同時間也對台灣頻繁出動戰機騷擾,如果中俄兩國真的同時動手,美軍可能無法同時應付兩場大規模戰役—這也意味著解放軍在台海的勝算大增。

俄羅斯國防部表示,這次演習總共動員1萬多名官兵,並在羅斯托夫(Rostov)、布良斯克(Bryansk)、佛羅尼斯(Voronezh)等地完成集結,但俄軍不只是在俄國西部演訓,部分兵力更是推進俄烏邊境,甚至進駐克里米亞(Crimea),首當其衝的烏克蘭頓成俎上魚肉。歐盟認為俄方在烏克蘭東部邊境集結的10萬大軍,由於克里米亞遭到俄國吞併的殷鑑不遠,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甚至一度傳出俄國可能封鎖黑海,讓烏克蘭擔心港口可能受到影響。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年度國情咨文。(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年度國情咨文。(美聯社)

除了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呼籲俄方緩和緊張情勢,親自致電普京要求會面,北約也同樣要求俄軍停止集結。不過俄國防長紹伊古 (Sergei Shoigu)22日突然下達撤軍令,並說這是一次針對美國與北約盟國「威脅性軍事活動」進行備戰的快速測試,「部隊已經證明他們有能力提供可信賴的防禦」。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21日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時更警告對手,對來自外國的任何威脅,莫斯科都將作出迅速而嚴厲的回應,西方國家「不應越過紅線」。

在俄國國防部下令撤軍之後,陳列俄烏邊境的58、41軍與幾個空降師已從23日開始移動,預計5月1日以前可以全部返回駐地,俄國總統普京甚至呼籲,「歡迎烏國總統哲連斯基隨時會談,但是地點要在莫斯科」。哲連斯基則對俄國撤軍的決定表示歡迎,他也感謝國際社會與盟國的支持與調停。北約領導人已呼籲將在6月召開峰會,俄羅斯屆時勢必成為討論熱點。

俄羅斯近日出動大軍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集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美聯社)
俄羅斯近日出動大軍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集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美聯社)

這起發生在遙遠黑海之濱的軍事危機,為何值得台灣關注?著名期刊《外交政策》指出,對於「俄國是否會對烏克蘭動武」,不僅與烏克蘭同樣處在歐洲大陸上的歐盟諸國憂心,還有兩個大國更是密切關注—那就是中國與美國。一位匿名的五角大廈官員對《外交政策》表示,中國想從俄國的經驗裡汲取教訓,「運用在自身的國家利益」;至於美國則是擔心中俄同時動武,因為美軍可能無力同時面對兩場大型戰爭。

曾在川普政府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的科比(Elbridge Colby)認為:「美國可能得同時面對兩條戰線,問題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實力。」他明白表示,如果北約希望美軍出手幫忙他們的同時,也可以處理台海戰事,「我們沒辦法首尾兼顧,這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問題」。《外交政策》指出,雖然目前包括美國政府與智庫都沒有北京與莫斯科合作的證據,但隨著俄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借放軍戰機又頻頻飛臨台海,這確實讓五角大廈的決策者心生不祥。 (相關報導: 「美國不是說要挺香港,怎挺成現在這樣!那還守得住台灣嗎?」雷根的撰稿人ft.川普的國安顧問:直球對決的白宮精英論辯 更多文章

俄羅斯近日出動大軍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集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美聯社)
俄羅斯近日出動大軍在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集結,引發國際社會關注。(美聯社)

《衛報》也指出,儘管沒有證據普京與習近平協調行動,但這兩位領導人無疑完全了解發生了什麼事,而且這兩國的軍事行動確實相輔相成:讓還沒有經受過考驗的拜登政府陷入困境。《衛報》還以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 A Novel)為例,認為小說出版時北約、蘇聯與中國的對抗,就是書中所指「大洋國」、「歐亞國」與「東亞國」的預言,不過從現在的局勢看來,「2021年才是新的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