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華府最有權勢的「Joe」除了Joe Biden,更不能忽略這位Joe Manchin

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曼欽(Joe Manchin)(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Joe」(喬)作為「Joseph」(約瑟夫)暱稱,是美國男性的「菜市仔名」之一,甚至成為日常慣用語:「Average Joe」、「Ordinary Joe」、「Joe Six-Pack」、「Joe Lunchbucket」指的都是凡夫俗子、張三李四,「G.I. Joe」則代表美國大兵。不過,今日華府卻有兩位一點也不平凡的「Joe」,他們動見觀瞻,舉足輕重,深刻影響全球超級強權的走向。

一位當然是現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另一位則是聯邦參議員喬.曼欽(Joe Manchin)。拜登縱橫政壇近半世紀,曾經是重量級參議員、歐巴馬(Barack Obama)總統副手,2020年苦戰擊敗民粹天王川普(Donald Trump),登上權力巔峰。

一位地方色彩濃厚、資歷平平、不以論述見長的參議員

曼欽呢?他從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政壇起家,一路從州議員、州務卿當到州長,但聯邦參議員資歷不過10年,今年才首度接掌一個委員會(能源)。曼欽與台灣關係友好,經常參加我駐美代表在雙橡園舉辦的活動,但平日問政對美國外交政策著墨不多。整體而言,曼欽是一個地方色彩濃厚、資歷平平、不以論述見長的政治人物。

然而在今日的華府,曼欽卻儼然是一位「超級參議員」。拜登新政府推出的重大政策、法案與人事案,就算與西維吉尼亞州無甚瓜葛,仍必須優先諮詢曼欽的意見,媒體也會追問他的立場,爭議性越高的案子越是如此。拜登以78歲高齡入主白宮,老驥伏櫪卻頗有奔騰之姿,用人打破窠臼,進步政策與大手筆計畫一一出爐,決定施政成敗的關鍵,往往就在於曼欽這一票。

拜登內閣有近30位官員的人事案必須送交參議院行使同意權,迄今20多人順利過關,唯有爭議最大的白宮行政暨預算局(OMB)局長被提名人坦登(Neera Tanden),因曼欽拒絕放行而慘遭封殺。

拜登的1兆9000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紓困計畫,在曼欽背書之下通過參議院表決;但2兆30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因為涉及對大企業與富人加稅,曼欽還在考慮,大幅度修改在所難免。其他如聯邦眾議院已通過的保障少數族裔投票權法案,以及全面翻修移民法規、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危機、增加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員額、廢除參議院「阻擾議事」(filibuster)規定、提高聯邦最低薪資(時薪7.25美元→15美元)等議題與計畫,都因為曼欽抱持保留甚至反對立場,至今命運未卜。 (相關報導: 破碎的夢土:歐洲國家利用高科技工具監控難民 更多文章

兩個殘酷的數字:「50」與「60」

曼欽之所以能做到「一夫當關」,原因不在於他有多深厚的政策素養或政治資歷,而在於兩個殘酷的數字:「50」與「60」。這一屆聯邦參議院由民主黨與共和黨中分天下,各50席(民主黨陣營內有2席無黨籍黨友),民主黨因為有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兼任議長而成為多數黨,但賀錦麗只能在表決過程出現「50票對50票」時出手投下關鍵票。換言之,拜登政府的法案想要過關,民主黨的50票1票都不能票,而曼欽這1票被各方公認最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