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解構政局 文章列表
#
解構政局
約 75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公投糾結1》藍綠動員組織「陸戰」 中間選民看輿論「空戰」風向
四大公投案進入倒數階段,台灣瀰漫選舉煙硝味,不少議題會發現藍綠髮夾彎,民進黨用「經濟牌」制衡反萊豬,國民黨則拿「食安牌」應戰,中間選民的抉擇將成最終選戰關鍵。
唐筱恬
2021-12-01 09:0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李忠謙專欄:美軍撤出阿富汗之後,美國協防台灣的「戰略模糊」立場變了嗎?從拜登20年前的一篇華郵投書談起
美軍撤出阿富汗的決策,讓阿富汗政府在短短幾個月內便將大好江山拱手讓人。神學士在喀布爾宣布「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復辟,讓美國過去20年在這個中亞國家的經營與努力化為烏有,也讓其他需要美軍協防的國家有所疑懼。在飽受政敵批評之際,美國總統拜登也在媒體專訪中談到阿富汗的情況與台灣、南韓、北約存在根本差異,拜登強調美國與北約結下《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集體防衛)的神聖承諾,有任何敵人入侵北約盟邦,美軍勢必有所回應,日本、南韓與台灣的情況也是一樣。
李忠謙
2021-08-23 14:10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歐洲小國為台灣捋中國虎鬚,我們的「立陶宛時刻」到來了嗎?
「現在,某種意義的『冰島時刻』似乎降臨了,立陶宛將邁出勇敢、意義重大的一步,協助台灣獲得國際社會承認。過去台灣支持立陶宛的自由,這場勝利將不僅是台灣的勝利,也會是整個自由民主世界的勝利。」
閻紀宇
2021-08-17 04:59
國際
藝文
歷史
文化
這位「語言世界的難民」,竟讓日本語和日本文學煥然一新!第165屆芥川獎得主:從台灣「逃到日本」的李琴峰
座落東京築地4丁目的「新喜樂」料亭,14日照例在一樓宣布了芥川賞名單,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出現了歷來第二位「非以日語為母語」的得主—來自台灣的李琴峰(第一人是2008年得主、來自中國的楊逸)。李琴峰15歲在台灣就讀國中時才開始自學日語,十多年後竟抱回日本文壇新人作家的最高榮譽,這個筆名不但在日台媒體發燒,網友也在社群媒體紛紛讚歎:台灣人竟然拿到芥川獎,太厲害了!
李忠謙
2021-07-16 02:07
評論
國際
專欄
李忠謙專欄:連以色列都因它戴回口罩,群體免疫最大變數──Delta變種病毒
「以色列確診數的再次上升,顯示新冠疫苗雖有幫助,但並非萬能。」
李忠謙
2021-06-28 14:10
新聞
國際
下班經濟學
台灣接種猝死頻傳,日韓英美早有先例!美國不打AZ,也有5千多人「接種後死亡」
隨著新冠疫情延燒、三級防疫警戒一延再延,國內民眾對接種疫苗的也需求急劇升高。不過近日陸續傳出「接種後死亡」個案,許多人這才驚覺在新冠病毒之外,目前僅有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新冠疫苗,本身可能也存在致死風險。究竟該不該接種疫苗,於是成了大疫之下的兩難。
李忠謙
2021-06-18 19:08
評論
國際
專欄
李忠謙專欄:東亞紛紛淪陷,台灣仍在死守—關於印度變種病毒,世界教給我們什麼?
最先於印度發現的B.1.617新冠變種病毒(世衛日前正式命名為Delta病毒株),是造成印度今年疫情大爆發的主要元兇,導致該國至今已有2940萬人染疫、37萬人身亡。傳染力更甚Alpha病毒株(最初在英國發現的B.1.1.7)的這支恐怖病毒,讓原本可望解封在月底的英國與美國陷入躊躇,歐盟甚至推遲了取消英國入境旅客的相關限制。已被Alpha病毒株攻破國門的台灣,能否守住Delta病毒株不要進入社區,對我們控制疫情來說至關重要。
李忠謙
2021-06-14 14:10
VIP
國際
政經解密
再不加快疫苗部署,等到「超級新冠」現身就慘了!《外交事務》談人類對抗新冠病毒的長期戰略
「是時候大聲說出來了:新冠大流行背後的病毒不會消失,因為它已經寄生在十多種不同的動物身上,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無法被根除。對人類來說,曾被視為唯一解答的全球群體免疫遙不可及。大多數國家根本沒有足夠的疫苗,即使少數幾個有充足疫苗供應的幸運國家,也有太多人拒絕接種。」
李忠謙
2021-06-12 18:09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閃電訪台、圈粉無數的美國參議員—黑鷹墜落後浴火重生,差點成為拜登副手的達克沃斯
「我的家庭與我都瞭解自由的代價。我在這裡對你們說,美國不會讓你孤單。」
李忠謙
2021-06-07 14: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如果美國與中國開戰,誰會贏?美軍前北約最高指揮官:我會選美國手上那副牌,但中國確實來勢洶洶
曾官拜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的儒將史塔夫瑞迪斯,日前投書《日經亞洲》談了一個台灣人都會關心的問題:如果美國跟中國打起來,贏的人會是誰?不過史塔夫瑞迪斯並未明快給出答案,而是從軍事預算、軍備數量、地理優勢、聯盟優勢、軍事科技等五個方向進行剖析,認為美軍雖然擁有優勢,但中國正快速縮小雙方差距。
李忠謙
2021-06-03 05:4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下班經濟學
名家專欄
李忠謙專欄:7成國民已接種新冠疫苗,疫情卻未見平緩—非洲島國的「中國疫苗無效」之謎
位於印度洋上的塞席爾,是一個位於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之間的島國。雖然它是非洲國家中唯一的高收入經濟體(2019年的人均GDP超過1萬6千美元),但若要問起「塞席爾在哪」,這個非洲經濟資優生的名氣,顯然遠遠比不上她的上述鄰居。不過在新冠疫情席捲世界之後,塞席爾在國際媒體的曝光率卻意外大為提升。
李忠謙
2021-05-31 14:20
新聞
政治
調查
內幕》疫情緊急綠營「拉柯打候」有玄機 侯友宜霸氣替官員撐腰:別管那些批評
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大爆發,外界原將矛頭指向中央防疫不力,不過隨著新北超車台北成了疫情最大重災區後,綠營逮到機會全面圍剿新北,民進黨立委羅致政就開第一槍,砲轟新北市長侯友宜是「瞎忙還是裝忙」,並傳出府院高層也認為新北壓不住疫情令人「心驚膽跳」。侯友宜面對綠營火攻,連日來似乎心情不受影響,宣布板橋、中和成立熱區防疫中心,並繼續維持警探式作風,用科技疫調追蹤足跡。
唐筱恬
2021-05-24 09:50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下班經濟學
李忠謙專欄:「若能回到工作中獨處,我會是一個更好的媽媽」新冠大疫下,家庭工作兩頭燒的母親們
在5月疫情突然升高後,台灣首次進入了第三級全國疫情警戒。除了國民外出自肅、企業實施遠距上班、非必要營業場所關閉、購物需配合疫調的實聯制之外,對於有就學、托育需求的家庭來說,最有感的當數無法再將孩子交給學校後安心上班。為人父母者除了要在家辦公,還必須兼顧保母(生活照料)、導師(督促學習)、廚師(料理三餐)、班長(管理秩序)多種角色,可說是苦不堪言。
李忠謙
2021-05-24 14:10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下班經濟學
李忠謙專欄:新冠疫情在台灣遲到了一年半,這個世界教給我們什麼?
2021年5月9日,台灣當天的新冠肺炎確診僅有境外移入病例1人、累計病例1132人,除了整個社會運行如常,國民也都以台灣領先全球的防疫成就自豪。不過從這一天起,我國的新增病例數便不斷攀升,短短不到兩周累計病例已飆破3千人,5月21日也有315人確診,其中312人為本土病例。
李忠謙
2021-05-21 22:10
國際
國內
下班經濟學
「對過去成功的自滿,讓病毒攻破防線」 外媒給台灣的建言:不想封城,就要盡快增加篩檢、引進疫苗
「如果他們驗出了300個確診,就代表在社區裡存在3000個病例—他們只是沒找出來。現在要做的是硬封城—也就是阻斷措施,然後盡快為民眾接種疫苗。」美國梅奧診所(MayoClinic)疫苗研究中心主任格雷戈里‧波蘭(GregoryPoland)如是說。
李忠謙
2021-05-20 18:09
新聞
國際
國內
下班經濟學
「摸摸茶、獅子王、還有不遵守規範的老年人」彭博駐台記者談台灣防疫:幸福的小泡泡已經破了
彭博新聞社的駐台專欄作家高燦鳴(TimCulpan)去年曾撰文稱讚台灣,因為這裡有「全世界最成功的防疫故事」,對於台灣在新冠大流行期間能保有正常生活,他更認為是一種荒謬的幸福。不過隨著確診人數不斷升高,高燦鳴也再度利用彭博版面向國際讀者介紹台灣疫情—但他這次說的是「台灣的自滿與不受控的退休者,見證了世界上最成功防疫故事的破產」。
李忠謙
2021-05-19 20:31
新聞
國際
一個月前的防疫模範生,如今為何節節敗退?《經濟學人》與《日經》談東亞淪陷之謎
先抓一個基準時間點:2021年3月1日。
李忠謙
2021-05-19 02:06
新聞
國際
國內
專訪AIT發言人孟雨荷》社群平台無法取代面對面互動 這隻動物最能代表美國外交官
「最具挑戰的是推進美國和台灣關係所面臨的變化,最感動的則是我的團隊」,派駐台灣近4年的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孟雨荷,聊到社群平台對現今公眾外交、數位外交的影響,直言就算社群平台已是現代人生活一部分,但面對面的互動無可取代。被問到可以代表美國外交人員的動物,她回道:「阿米牛。」
簡恒宇
2021-05-18 18:0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綿綿無絕期,巴勒斯坦人的抗爭與悲情
「締約國選擇的未來,能夠讓阿拉伯人與以色列人,穆斯林、猶太人與基督徒共同生活、共同祈禱、共同逐夢,共享和諧、社群與和平。」
閻紀宇
2021-05-18 14: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日本自衛的關鍵決斷:該幫台灣(美國)對抗中國到底,還是引導美中爭霸「軟著陸」?
繼菅義偉與拜登在美日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及「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後,日本媒體13日報導,「台灣穩定」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也將被首次寫進防衛白皮書,日本距離「戰略模糊」似乎又更遠了一點。論者以為,在今年4月的美日聯合聲明後,日中關係已經進入了新階段,今後不該再堅持「不宜刺激中國」,而是進一步思考「如何預防台海衝突」,甚至「如何遏制中國的軍事行動」;但也有反對意見指出,日本應該跟美中爭霸保持一定距離,免得被捲入不必要的衝突。
李忠謙
2021-05-15 03:0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