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現金與價值

現金不等於價值。新創每一輪募資,股權結構當然都會發生變化。

小時候一切都很簡單。

拗不過我們的一哭二鬧三上吊,媽媽從皮包拿出一枚五圓硬幣,我們接過硬幣,三步併作兩步地衝出門,直奔柑仔店,將還帶著點油漬的硬幣遞了出去,店老闆邊搖著印著大同寶寶照片的塑膠扇,邊旋開了裝著棒棒糖的泛黃大塑膠罐的蓋子,我們眼巴巴地看著他那如來佛的手掌從天而降進到罐子裡的一方世界,取出最大最繽紛的一隻棒棒糖交給我們。

當我們坐在路邊舔著棒棒糖時,我們對於金錢的價值毫不懷疑:五圓就是5元,硬幣一枚,真金白銀,可以換來棒棒糖一隻。

新版1英鎊硬幣3月28日開始流通。這是過去50年來英國推出的第13款十進制硬幣。(美聯社)
圖為新版1英鎊硬幣。這是過去50年來英國推出的第13款十進制硬幣。(美聯社)

長大之後我們對金錢的價值開始有了各式各樣的變化。

當我們剛進社會,接受一份月薪4萬元的工作時,我們想到的是這4萬元可以讓我們租到什麼樣租金水準的公寓以及上多少次館子,我們心裡雖然有預期未來薪資會上漲,但是眼下「把握得住」的是每個月4萬元的薪水,對我們來說這4萬元就是真金白銀的價值,儘管我們並沒有每個月親手點數4萬元整的鈔票。

然後我們開始買上市公司股票,隨著股價每天、每小時、每分、每秒地變動,我們所持有的股票的價值也起起落落。有一天它漲停鎖死,我們敲了敲計算機發現「賺了」7萬多元,因此下班時開心地帶女朋友去吃一客2000元的高級牛排。過了一個月股價跌回原本的水位時,我們已經忘記吃過這個牛排。

我們或多或少知道股票的價值並不如現金明確,但心裡或多或少對於可能的增值(upside)抱有沒憑沒據的期望。當被問到這張股票「為什麼值這個價錢?」時,我們舉出各式各樣的論證,但並不是很確定價值怎麼計算得來,只知道股價上漲10%時,我們持有股票的價值增加10%,反之亦然。

然後我們貸款買了板橋高鐵站附近的預售屋,在展示中心我們真金白銀地繳了15萬元的訂金,帶了精心印製的預售屋買賣契約回家仔細研究,然後正式簽約,再真金白銀地繳了185萬的簽約金和開工款,大樓預定兩年後落成。當被未來的岳母問到個人有多少財產(個人身價)時,我們這樣回答:我有100元萬現金存款、200萬元上市公司股票(雖然今天沒查股價)以及一棟2000萬元的房子。

雖然心裡隱隱覺得從4萬月薪做四年做到6萬月薪,突然間出現2300萬元資產好像哪裡怪怪的,但未來岳母略為下垂的兩頰贅肉隨著笑聲抖動不停,在區公所上班的女友也小鳥依人地靠在自己身上時,這一瞬間自己人生的價值當真水漲船高。

預售屋落成了,聽代銷公司說隔壁沒見過面的鄰居已經轉手把同樣格局的房子以2300萬元的價格賣掉,忙著把紙箱搬進還充滿新粉刷的油漆氣味的我們心情更加愉快,因為我們這個「投資」似乎已經淨賺了300萬元,當下忖度著週末帶未婚妻去吃掛著侯布匈名字的法國菜。

「你說啥?現金和價值?那不是一樣的東西嗎?」

事實上是,不管是5元、4萬元、7萬多元、15萬元、185萬元、2000萬元乃至於2300萬元,上面這些被認定是「價值」的金額,不僅不見得對應到現金,很多時候甚至不是金融理論中所定義的「價值」。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人工智慧新創可別成為無米之巧婦 更多文章

當鄰居以2300萬元把同樣格局的公寓賣掉時,在金融理論上只是一個取樣點,估計自己才剛搬入的房屋的公平價值時必須多取樣數點。如果同大樓沒有其他同樣格局的公寓出售,則必須建立模型將各種房型(和樓層)的交易價格納入,再推論出自己房子的合理價值的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