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面對亞洲各地威脅,中國如何運用「超級大國」地位強勢應對

2021年3月10日,政協代表們在習近平到達人民大會堂時起立鼓掌。(美聯社)

亞洲專家說,中國2021年大部分時間都在利用經濟影響力和超級大國的地位毫不妥協地處理亞洲各地的威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份在談到外交事務時說,中國會永遠做東南亞的「好朋友和好夥伴」,有些東南亞國家政府對北京的海洋擴張表示不滿。

中國9月份建議在神學士統治的阿富汗這另外一個可能的邊境衝突地區建立新的基礎設施。

示好的同時,中國政府通過了邊境法,授權軍隊沿其22117公里長的陸地邊境使用武器。

中國去年與印度爆發了致命的對峙,儘管2021年進行了談判,但對峙依然造成緊張。中國2021年幾乎每天都派軍用飛機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

美國蘭德公司資深防務分析人士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說,「我認為他們如果需要懲罰不符合中國利益的國家時就擁有更多的工具和更多的槓桿。」

多層外交

中國今年與外國的爭執也貫穿始終。

比如說,中國200多條漁船2021年初突然停泊在南海有爭議的地區,導致北京與敵對聲索國菲律賓的關係陷入緊張,緬甸2月份軍事政變後的社會動盪也讓中國在阻止反政府武裝漫過邊境的問題上面臨挑戰。台灣整年都在堅持立場,而不是就中國統一的目標進行談判。

分析人士對美國之音說,習近平11月底在東協峰會上保證永遠做東協的「好朋友」,以安撫菲律賓和其他三個爭議海域的聲索國。一個月前,習提出與台灣和平統一。台灣民調顯示大部分民眾寧願自治。

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阿拉拉爾(Eduardo Araral)說,「中國的行動並非是歷史上的新東西,」「正在崛起的大國都這樣做。東協成員國有理由對正在崛起的中國感到擔憂。這就是習主席的保證可能十分受歡迎的原因。」

學者說,習政府付諸行動,向很多國家提供新冠疫苗和個人防護用品。

馬尼拉的亞太進步之路基金會(Asia-Pacific Pathways to Progress Foundation) 研究員拉貝納(Aaron Rabena)說,菲律賓注意到這點。他說,「公眾相當懷疑。他們不像(菲律賓)政府那樣願意接受中國的疫苗,但很多公眾都接種了中國疫苗,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選擇。」

天普大學日本分校歷史講師金斯頓(Jeffrey Kingston)說,疫情外交幫助「擦亮」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中國形象。

金斯頓並說,迅速向阿富汗提供幫助是中國2021年的一個首要成就。

神學士信息和文化部代理副部長10月份說,如果神學士能保證中國工人和他們的資產的安全,中國有意投資幾十億美元。

金斯頓說,緬甸重返極權統治對中國在這個東南亞國家的天然氣管道和自然資源的利益提供了幫助。西方國家反對軍政權統治,緬甸預計會與中國發展更緊密的關係。

「戰狼」言語,美國歐盟不滿增加

中國的「戰狼」外交在亞洲內外沒有引起更多的受歡迎的關注。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認為普遍使用的戰狼外交是指公開表達可能傷害雙邊關係的「爭議思想」。 (相關報導: 展望2022》知名美國學者談「中國會繼續崛起,還是即將衰落」? 更多文章

金斯頓說,「戰狼外交在世界各地投放正面的中國形象方面是徹底失敗,」「它所做的全都是在亞洲製造不安,與北京的意圖基本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