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搬進普林斯頓的宿舍,就覺得這裡好像不鼓勵大家睡覺。我開始聽到四面八方一再鼓吹同樣的信條:『睡眠、功課、社交,你只能三選二。』至於哪兩項是一般公認的優先要務,那再清楚不過了,你死了或畢業以後就有時間睡了。」
大學教育:過勞訓練所
你跟大學生聊天,他們會告訴你,他們覺得自己被迫在睡眠和生活中二選一,毫無贏面可言。誠如Spotify的廣告所說的:「上大學後都在做重大決定,例如到底要不要睡?」莎拉.海吉考克(Sarah Hedgecock)在〈常春藤盟校的失眠問題〉(The Ivy League’s Insomnia Problem)一文中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我一搬進普林斯頓的宿舍,就覺得這裡好像不鼓勵大家睡覺。我開始聽到四面八方一再鼓吹同樣的信條:『睡眠、功課、社交,你只能三選二。』至於哪兩項是一般公認的優先要務,那再清楚不過了,你死了或畢業以後就有時間睡了。」
安琪拉.德拉.克羅齊(Angela Della Croce)投書法薩爾大學(Vassar College)的《雜記新聞報》(Miscellany News),她也提到同樣的問題:小時候,我們有午睡、下課和午休時間。長大以後,午睡省了。不久之後,下課休息也跟著省了。上大學以後,連午餐時間都遭到占用。現在我們幾乎沒有時間喘息,更別說是睡覺或休息了。睡眠非常重要,所以以前才會納入學校的作息中,曾幾何時睡眠變成許多人放棄的奢求?現在的社會不再強調睡眠的必要……享樂集中在深夜,熬夜K書成了常態,世界各地的人湧進『不夜城』……重點是,我們確實有時間睡覺,只是我們不想睡。
以下是《赫芬頓郵報》的大學自由編輯對該校睡眠文化的描述:
「感覺睡眠不足是很大的榮譽徽章,有時大家會把『李維圖書館』稱為『李維旅館』,因為很多學生在裡頭熬夜K書。」 ―弗南多.賀塔多(Fernando Hurtado),南加州大學
「放暑假是為了補眠。」 ―哈娜.塔特薩爾(Hannah Tattersall),德拉瓦大學
「這裡的人不會把睡眠列為首要之務。整棟宿舍和系所大樓幾乎每個房間都亮著很稀鬆平常。」 ―路易斯.盧斯卡(Luis Ruuska),田納西大學
「既然有咖啡,誰還需要睡眠?」 ―肯佐.卡馬爾(Kenza Kamal),俄亥俄州立大學
「期末考那週,Snapchat 上常有人炫耀他在圖書館待到多晚,感覺好像在比賽。」
―馬德琳.戴蒙(Madeline Diamond),巴克納爾大學
最近幾年,高中生與大學生飲酒過度及嗑藥的問題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但二○一四年明尼蘇達州聖湯瑪斯大學的研究顯示,睡眠不足對學業的影響和飲酒過度及嗑藥差不多。聖湯瑪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羅克珊.普里查德(Roxanne Prichard)指出:「我想,學校保健中心的問卷通常不會納入睡眠問題,這就是校園裡出現許多其他問題的原因,包括一些經常發生的疾病。」 (相關報導: 也沒有不開心,就很累…你常有這感覺?心理師:請試著用「減法」過生活 | 更多文章 )
大學生之所以難以獲得充足的睡眠,是因為社群恐慌症,害怕錯過任何訊息,因此對智慧型手機產生了上癮現象,無時無刻都在查看簡訊、訊息、狀態更新、通知。加州州立大學多明格斯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七百多位大學生,他們發現手機不在身邊就感到焦慮的學生,較可能清醒時一直盯著電子螢幕,直到就寢前一刻。晚上睡覺他們也較常醒過來檢查手機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