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動駕駛,應該有些讀者覺得本專欄花太多時間談特斯拉。但坦白說不論卡司或者劇情,和咱們鋼鐵人領銜主演的這部電影,其他自動駕駛的玩家們實在是乏善可陳。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鴨子划水, 尤其是當他們滿口袋現金時: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本田汽車將投資總額高達$2.75B的資金進到通用汽車的「漫遊」部門——啊,對不起,是Cruise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的這筆投資案頭期款是$750M,估值為$14.6B,剩下的$2B則在接下來的12年內投入。但這並不是這家通用汽車的子公司第一次大筆對外募資,今年六月時軟銀願景基金已經先投入了$2.2B,估值為$11B左右。
對於沒有持續追蹤新創新聞的人來說,這個兩個發展都莫名其妙:為什麼通用汽車要開放讓外人投資他們的子公司?更甭提本田汽車這個競爭對手啊!
而本專欄的長期讀者應該就很清楚:Cruise其實是通用汽車在2016年收購的新創,收購後也維持子公司形式運作,並不是原本內部就存在的部分。當時我在專欄〈未來預想圖:通用、特斯拉與法拉利〉一文中提到:
特別是Cruise Automation的收購讓人側目,這間相對低調的新創2013年成立以來只募了三輪(種子、A輪和可轉債)總共不到兩千萬美元的資金,卻能順利在成立不到三年就以十億美元出售,資本效率倍數超過50倍,比Nest出售給Google時的40倍還要高。
從風險資本的角度來看,新創只募了兩千萬就可以賣到十億,是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有趣的是後來媒體開始出現雜音,一些報導表示實際上金額不是「獨角獸」的十億美元,而是低得多的數字。金融情報分析網站The Motley Fool的爬糞文根據當年通用汽車第二季的季報,挖掘出了真正的交易金額:
通用汽車在成交之際支付了$291M的現金,外加9,314,527股的通用汽車普通股,以股價$31.8計算總值$290M。通用汽車另外發出3,419,028股公司股票給Cruise的員工作為留任獎金,這些股票會逐年生效,以股價$31.8計算這些股票總值$107M。
換句話說,把這三筆數字加起來我們可以得到通用汽車付出的現金和股票總額為$688M,只有原本報導的「獨角獸」價格的三分之二,而且其中有$107M是給了員工而不是股東,真正用來購入全額股權的只有$581M,其中只有$291M是現金。以$581M計算的話,Cruise這個退出的資本效率只剩下29倍,仍然是很不錯的倍數,但顯然比原本我計算的50倍差了許多。
所以從頭到尾都沒有$1B的價格出現,至於為啥會一開始就用不實的價格鬧得沸沸揚揚,真正的原因大概只有提早洩漏交易內容的記者和特定股東知道吧!
更有趣的是,對很多記者來說,通用汽車收購Cruise不只代表了大車廠面對矽谷意外的競爭者特斯拉、谷歌和Uber的威脅多年,終於出手反擊,更代表Cruise的技術獲得肯定,遲早可以上路——自動駕駛的來臨指日可待。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人工智慧與1%問題 | 更多文章 )
但接下來的發展並非如此。一晃眼過了兩年,我們仍然沒有在馬路上看到通用汽車的自駕車,而且本來全額持有Cruise的通用汽車更在今年六月開放讓軟銀投資$2.2B,自己也追加$1.1B投資,然後現在又引入本田汽車$2.75B的投資,前後灌入高達$6.15B的現金進到這間在風險資本眼中已經打完收工的成功新創中,足足比當年他們從風險資本手上募到的兩千萬美元高了300倍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