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如果鋼鐵人也需要吃安眠藥⋯⋯

SpaceX日前發射烈鷹重型運載火箭,將旗下特斯拉的汽車送上太空。(美聯社)

最開始寫這個專欄時,我曾(徒勞無用地)努力少用英文術語,盡量採用全中文。三年半下來,這個努力證明是徒勞無用——不管你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風險資本這個產業的共通語言仍然是英文,就算是規模和動能都媲美矽谷的中國,許多關鍵字也都是某些網路大腕率先英翻中後,透過上億的微信用戶廣為流傳,成為定言。

而在風險資本的浩瀚英文辭海裡,最常聽到的一句(屁)話是:「Entrepreneurship is hard」。谷歌翻譯翻成乾巴巴的「創業很難」,在台灣有唸到小學畢業的應該都會脫口而出「創業維艱」,然後年長一點的(包含筆者)還會在心裡不自禁地追加「反攻大陸解救同胞」之類的口號。

但就像我一位死黨在批評台灣NBA球評時常講的:「廢話,球當然是圓的!」我最常遇到把「Entrepreneurship is hard」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多半是一些沒創過業的風險資本家,或者正在創業但是勤於到處參加創業家聚會的新手——我相信應該沒人聽過貝佐斯講這句(屁)話。

但「entrepreneurship」這個字指的並不完全是「創業」(start a company),畢竟要「start a company」並不難,帶著一兩百美元的開業資金,找對政府部門,就可以登記成立公司,在網路的世界甚至不用本人親臨——大多數公司登記在德拉威州的創辦人別說一輩子都沒有去過德拉威州,很多連德拉威州首府在哪都不曉得(答案:多佛)。

不管字典怎麼寫,在我們這個產業的實作上,「entrepreneurship」是創業的方法、創業家精神⋯⋯之類的東西,它沒有明確的範圍,但有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如何反覆測試驗證、最終實現一個可以指數成長的生意」。

任何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的硬技能、軟技能和人格特質都屬於「entrepreneurship」的範圍:它可能是加速器教的各項課程,也可能是厚度僅僅四十頁的〈The Lean Startup: By Eric Ries〉這樣的暢銷書,它可以是每天從臉書、推特、Buzzfeedreddit乃至於各種一息尚存的RSS新聞訂閱器湧入的大量新創相關文章,又或者可以是2015年上映的賈伯斯同名電影,它也可以是多到泛濫的新創大會裏、台上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風險資本家的爐邊漫談,或可能是和遛著大型犬的天使投資人在半月灣沙灘上的漫長散步⋯⋯

總之,你可以飢渴地從不同管道「學習」所謂的「entrepreneurship」,試圖去接近創業成功的那個聖杯——但是如果連鋼鐵人莫斯克都要吃安眠藥才睡得著

負面新聞屢屢登上版面,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期相當不滿,逼得他想打造一個記者版的TripAdvisor ,命名為Pravda,讓所有讀者可以為新聞報導、記者的信譽作評分,但問題來了,馬斯克要如何說服大眾平台客觀公正?(圖/截自youtube,數位時代提供)
身價極高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其他創業者呢?(圖/截自youtube)

父親節事件後第八天,紐約時報刊載了一份冗長的鋼鐵人專訪。這個專訪發生在莫斯克洛杉磯自宅,根據記者,我們這個產業裡所有參與者共同的精神領袖「幾乎無法維持鎮靜」,因為過去這一年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困難與最痛苦的一年」,在整個訪問過程中他多次哽咽,表示自己甚至差點沒辦法參加胞弟的婚禮⋯⋯ (相關報導: 楊建銘專欄:槓桿收購特斯拉之門口沒有野蠻人 更多文章

「我通常得選擇:要嘛就失眠,要嘛就是Ambien。」他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