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總預算才宣示「製造業優先」…雲林離島工業區不到1年竟出現「綠能髮夾彎」!

去年總預算才宣示雲林離島工業區政策「製造業需求優先」,不到1年的時間,卻準備將新興區轉作綠能使用。示意圖。(資料照,尹俞歡攝)

為了達到2025非核家園目標,民進黨政府的綠電轉型政策,不僅讓上千公頃的「平地造林」政策大轉彎,現在就連耗資上百億元的雲林離島工業區政策,也要跟著轉彎。根據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經濟部針對立法院106年度總預算主決議辦理情形,當時函覆立法院,強調行政院於2017年3月24日「再生能源六大專案執行進度檢討會議」,決議離島工業區新興區已完成造地工程之區域,「現階段宜評估保留,視製造業土地之需求,再予研議,原則以製造業需求為優先」,不到1年的時間,竟然準備將新興區轉作綠能使用,再度突顯出民進黨政府綠能政策的反覆。

雲林離島工業區開發,除了台塑六輕之外,其他的開發案從扁政府開始一波三折。2002年底,中油八輕計畫先在「拚經濟」聲中被喚醒,當時,雲林離島工業區及彰化大城海埔地分別列為第二及第三順位,沒想到不久之後,沒有投資鋼廠打算的台塑,卻興起投資一貫作業鋼廠的念頭。由於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強調,「只要有深水港,在台灣任何他方都可以投資鋼廠」,這種說法,馬上被解讀成台塑中意的地點,就是雲林離島工業區麥寮區南側的新興區。

20140811六輕專題-宋小海攝-SEA_1038-台塑麥寮工業園區。(宋小海攝)
沒有投資鋼廠打算的台塑,卻興起投資一貫作業鋼廠的念頭。圖為台塑麥寮工業園區。示意圖。(資料照,宋小海攝)

台塑與中油「雙龍搶珠」相繼落空 經濟部舉債106億接收

由於相較於雲林台西以及彰化大城海埔新生地,面臨私地主整合問題,新興區因為是榮民工程填海造陸興建,唯一的地主就是政府,因此成為台塑與中油「雙龍搶珠」的局面,當時不僅中央的綠營政府,積極協助中油的「八輕」與台塑煉鋼廠投資雲林、彰化,彰化縣政府在民進黨籍前縣長翁金珠執政時期,為爭取台塑投資,也親自北上拜訪王永慶,邀請台塑投資。

2005年1月24日,閣揆異動、游錫堃內閣總辭的臨時行政院會,拍板台塑鋼廠與中油八輕同時進駐雲林離島工業區,這項決議激怒了環團,當時適值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日前夕,包括台灣環保聯盟在內的團體,在行政院門口發起了「反八輕煉鋼廠」的「首次」的現場實境裸身抗議。

面對台塑不斷揚言要到海外設廠,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以及曾任副閣揆的總統蔡英文,都曾支持上述投資案,蘇揆當時甚至以「經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形容環評制度,不僅導致環團出身的環保署前署長張國龍去職,也讓扁政府後期綠營與環團正式決裂,當時雲林縣議員在環評會後腳踢文魯彬的舉動,更是驚動全國。

20191112-行政院長蘇貞昌12日出席立法院院會。(盧逸峰攝)
面對台塑不斷揚言要到海外設廠,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除支持投資案外,當時甚至以「經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來形容環評制度。(資料照,盧逸峰攝)

由於雲林當地環團激烈反對,台塑的大煉鋼廠計畫後來改到了越南河靜,中油的八輕則是變更為公民營合資的國光石化,2008年6月24日,國光石化公司決定放棄雲林設廠計畫,轉戰彰化縣大城,前總統馬英九2011年爭取連任,正式向環團妥協,終止國光石化的開發計畫。 (相關報導: 「改種綠電」年收入僅1.1億元!雲林離島工業區成本破百億,回收卻遙遙無期 更多文章

台塑與中油投資案相繼落空,卻也導致了雲林離島工業區新興區開發乏人問津,上百億元投資的中斷,讓監察院為此糾正經濟部,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截至2016年底止,經濟部產業園區開發管理基金於「長期墊款」項目下,已懸列該工業區規劃設計調查、環境監測調查、設計與管理及環境資源管理等支出26億3687萬餘元尚待處理,因應榮民工程民營化,經濟部為了要接收離島工業區,甚至得因此舉債106億元,連同委外維護土地管理費用每年706萬餘元,對產業園區開發管理基金,形成重大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