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醫人更累、待遇更差!工時爆高、低起薪、多醫糾、不照勞基法...獸醫的過勞日常

獸醫師普遍面臨跟人醫一樣、甚至更長的工時、工作壓力,然而,他們的工作條件卻更差...(圖/pixabay)

「你們的專業訓練這麼硬,學完了才放棄不是很可惜嗎?」「因為留下來也很硬啊!」她笑著說。

這篇文章回答了哪些問題:

獸醫也有醫療糾紛嗎?看獸醫為什麼那麼貴?獸醫真的很賺嗎?獸醫的工時到底有多可怕?高工時是必要之惡嗎?4 位獸醫(小米、謝承翰、陳凌、王奕凡)+1 位獸醫系學生(小湖)的心聲

「午休時間,會看到一個浩浩蕩蕩出來遛狗的隊伍,全都是獸醫師在遛自己的狗。」

現就讀獸醫系大五的小湖指著醫院門口說,有些獸醫平常會把自己的狗帶來上班,其中不乏被拋棄在醫院、或從收容所收養的動物。小湖自己養的貓,也是幼時被人撿來送到醫院的「前流浪貓」。

小湖自幼與動物親近,高中時為了準備申請獸醫系,曾到地方的收容所當志工。彼時在收容所待超過 12 天無人認養的動物,都必須接受安樂死,就算有心寬限,超收動物也會使原已狹小的收容空間更加惡劣、且糧食不足。執行時,負責的獸醫會把每一隻動物單獨牽出去,在注射安樂死藥劑前對牠說:「希望你下輩子生在更好的地方。」

當時收容所派給小湖的工作,就是用相機記錄這一切。經過震撼教育,更明確了她想幫助動物、改善其生活環境的意志。

可以,這很獸醫。聽到這裡的我偷偷對自己握拳。但接下來採訪到的內容,開始和腦中懸壺濟世、貓狗繞膝的歡樂想像越差越遠。

小湖的獸醫之路,想幫助動物的使命感只是基本,還有許多殘酷的挑戰在等著她。 

1/3的工作都在處理人的問題

(圖/Goodjob職場透明化運動提供)
臉書粉絲專頁「靠北可惡獸醫」的介紹頁面。和ptt的cat板、dog板一樣,飼主在這裡po文寫對獸醫、醫院的負面經驗,發洩不滿並警告其他飼主。(圖/Goodjob職場透明化運動提供)

小湖大學期間曾在兩家動物醫院打工見習,大五也在教學醫院當實習生。我問當獸醫和她踏進這一行前的想像有何落差,原以為她會提到超高工時、或新人獸醫的低薪,但她說最幻滅的,是醫病關係。

「XXX獸醫害死我家寶貝」、「請大家一起抵制OO無良動物醫院」……在網路上輸入「獸醫」為關鍵字搜尋時,能輕易找到無數篇飼主的血淚控訴。下面的留言除了其他飼主「幫高調」,有時候也會有懂醫療的網友解釋醫院的處理方式,最後多半如大部份線上筆戰,演變成互飆情緒性字眼而不了了之。

因為近二十年台灣的少子化、經濟穩定、動保意識提升等因素,獸醫師的專業素質和社會地位大幅提升,動物醫療也隨之和人醫一樣,面臨醫病關係緊張的問題。

幫動物看病收那麼多錢,真沒愛心?

獸醫被勞動部歸類為「農事服務業」,以服務業的語言來說,每個獸醫都有講不完的「奧客」故事,其中許多圍繞著「醫藥費」。

「一進來說『我什麼都願意為牠做』,看到帳單說要出去領錢,再也沒有回來的人,遇過好幾次。」在台中執業九年、專攻小動物外科的獸醫小米說,「還有人覺得關心動物就應該免費看診,罵你沒醫德、沒愛心。」

也遇過飼主不想再花錢為動物看病,不斷暗示醫師為病況樂觀的動物安樂死。小湖悶悶不樂地補充。

台灣民眾常覺得看獸醫很貴,原因除了習慣於人醫的健保補助外,也是因為獸醫業有許多外行人難以判斷的成本。 (相關報導: 零安樂死將上路》BBC大幅報導台灣女獸醫之死:她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工作 更多文章

獸醫謝承翰表示,一般人不知道因為動物不能開口陳述症狀、而需要多做幾個昂貴的檢驗才能確診;不知道一家醫院醫療器材的等級到多高(小小的止血鉗從幾十元到五六千元都有);不知道一位獸醫師進修專業花了多少錢(專業書籍、研討會動輒數千或數萬——順帶一提,獸醫研討會經常在晚上十點到凌晨一點舉行)、也不知道這位獸醫師的基本醫療概念是否確實(少數獸醫師手術連基本的無菌都無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