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國庫見底了?中國要徵收「海外富人稅」,高資產族群赴香港開戶潮

2025年2月17日,習近平在北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與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握手致意。(美聯社)

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導致大量資本流向海外,引發中共稅務部門的高度關注。有消息顯示,近期湖北、山東、上海、浙江四地稅務機關在 48 小時內同步發佈公告,針對中國境內居民的境外收入申報問題開展集中核查。一時間,在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關於赴香港地區開戶的帖子數量比往常增加幾倍,不少大陸民眾認為,中共此時對內整治居民境外收入,原因是財稅困頓,政府的日子不好過了。

根據中共官方的數據顯示,中國今年第一季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3.5%。

不過,這類整治行動並不是今年才逐漸開始,早在去年下半年中共稅務部門就開始嚴查居民海外收入問題。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漸惡化,不少大陸民眾未來擔心會否對外匯這裡造成更大的影響。

上海稅務部門依法對取得境外收入未申報的納稅人開展風險應對的通知。(取自上海市稅務局官網)
上海稅務部門依法對取得境外收入未申報的納稅人開展風險應對的通知。(取自上海市稅務局官網)

中共稅務稽查與西方國家合作 打擊逃稅行為引爭議

中共對稅收居民個人實行全球徵稅原則。這一原則自1998年《境外所得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出台即已確立並沿用至今。直到2020年初,中共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

該公告詳細介紹了目前稅務部門對於高淨值人群和一般客戶的徵稅辦法,並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風險賬戶監控提出相應的工作機制。簡單來說,中共稅務部門對於「中國稅收居民」一事做出過明確規定,該規定分為三個條件「1. 境內有住所: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係在中國境內形成習慣性居住的個人,即使長期在境外工作或生活,只要未放棄戶籍或家庭聯繫,仍可能被認定為居民。2. 境內居住滿 183 天:在一個納稅年度內(1月1日-12月31日)累計居住達183天的個人,即使無住所,也視為居民。」

其次,中共所稱的「居民個人」指的是「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應依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按照規定,如果無住所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滿 183 天的,但此前六年的任一年在中國境內累計居住天數不滿 183 天或者單次離境超過 30 天,該納稅年度來源於中國境外且由境外單位或者個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這類操作存在一定的規避性,現行中國大陸銀行新開戶都會簽署和確認是否僅為中國稅收居民的協議,但是對於那些隱瞞不報的人士來説,即便是海外賬戶與中國國內賬戶無資金往來下,通過信託基金等其他非個人名下的投資進行隱蔽,也能躲避稅收稽查。曾經海外爆料過,不少中共高官的財產和子女財產都是以這種方式資本外逃,包括一些被中共紀委查處的貪官也是如此。 (相關報導: 風評:賴政府「真理部」揭牌運作? 更多文章

不過,這次中共稅務部門發佈的公告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內幕。一般而言,普通中國居民也就是持有海外股票、基金等被列入關注對象。而這些又是屬於‘灰色稅收’的一部分,並不能在短期內被稅務部門稽查發現。根據中國大陸公佈的《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中明確指出,若在香港直接開設證券帳戶進行港股投資,對於投資者取得的股息紅利,除 H 股、紅籌股部分情況需要繳納 10% 的股息紅利稅外,其餘情況下無需扣繳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