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下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於中常會發表演說,主軸以新加坡選舉結果告誡執政黨誠實面對國際情勢,將焦點放在應對關稅戰和匯率戰。朱立倫這次演說扣合當下國際情勢和台灣產業界困境,獲得輿論和社會各界相當正面的回應。然而,在深夜德國駐台代表處點名譴責後,輿論風向瞬間出現變化。
德國代表處與隔天跟進的以色列代表處,共同譴責朱立倫將賴清德比擬為希特勒、民進黨形容為納粹是不當的歷史類比。想當然爾,綠營由上而下群起攻之,政府機關如外交部的抨擊甚至比綠營側翼強烈,說朱立倫的發言只代表台灣極少數人。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
先講結論,從台灣當下的政治情勢來看,朱立倫的發言並無不當。但我也能理解歐洲、以色列駐台代表處有歷史道義責任回應。這件「歷史事實解讀」不同的事件,很遺憾地淪為外國勢力干預台灣內政,和台灣政府大內宣加大外宣的談餐。以下,容我逐一闡釋上述觀點。
國民黨自2016年在野後,即面對民進黨全面的行政、司法、政治清算。民進黨選擇報復式的轉型正義,將國民黨黨產清剿殆盡,更將威權時期歷史一面倒負面解釋。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在2021年公布民調,即顯示高達六成的民眾對促轉會完全不信任。
德國的轉型正義最重視歷史事實的還原和記憶傳承,台灣的轉型正義淪為政治鬥爭。光是轉型正義,就根本上地決定2024年後兩國的政治極化程度差異。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崛起,但社民黨和基民盟仍願意跨越政治意識形態光譜組建聯合政府;台灣則走向零和政治,特別當民進黨團柯建銘推動大罷免後,在野黨在國會暴力與司法迫害的陰影中,國內政治走上對抗與仇恨的不歸路,這就是台灣當下的政治情勢。
歐盟的民主指標中,台灣在民進黨執政下是民主模範生,各項治標位列亞洲前茅。而在朱立倫和60%支持在野黨的台灣公民中,台灣政治極速滑向對立罷免仇恨動員,在野黨政治領袖和地方要角被羈押,檢調查扣國民黨地方黨員名冊、選舉戰情報告、罷免民進黨立委的連署書。歐洲駐台館處2025剛開始注意到的民進黨威權化,國民黨已經承受了九年、民眾黨則被逼到死角,而且狀況越來越嚴重,這樣的溫度差,造成了「歷史解讀」的決定性差異。
朱立倫自上任以來始終重視國際連結,他以納粹黨司法迫害在野黨摧毀威瑪共和,主張民主政府也可能成為法西斯,出發點肯定是希望外國友人開始關注台灣內政。遺憾的是,歐洲人聽到納粹,聯想到大屠殺、國破家亡、上千萬戰爭死傷和人民流離失所,威瑪共和在這段歷史記憶中微不足道。而正在經歷二次轉型正義的德國,納粹自然更是敏感,以色列作為大屠殺中重生的民族國家,兩國的出發點自然是「納粹根本不該被外國政治人物提及」。
從朱立倫公開演講和8日早上對納粹的批判性聲明來看,德以指控他扭曲、淡化、相對化歷史非常牽強。朱立倫根本沒有這些意圖,其聲明著重警示台灣人以史為鑒,提高對民進黨威權化的警示,從8日的輿論發酵來看,更完全沒有德以指控的負面影響。
德以從歷史記憶出發,其聲明或許無干預台灣內政的意圖,但在台灣政治高度對立的狀況下,干預內政就是事實。賴清德紀念完歐戰後,一手拿到和駐台歐洲代表的合照,另一手指揮綠營上下拿外國聲明貶低在野黨。這樣的政治效果如果為歐洲外交官樂見,豈不坐實歐洲對民進黨的偏好?
納粹的進程是全世界要引以為鑑的歷史教訓,防微杜漸,應當是一個文明國家必須具有的警覺。朱警示法西斯不能在台灣重演,這才應該是世界民主國家共識;各國駐台機構,罔顧民主倒退,干預內政的評論,才是令人張目結舌。 (相關報導: 外館雙標發聲?朱立倫「希特勒說」言論惹議 蔡正元舉例批評:柿子挑軟的吃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