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上市公司宣布關廠!「70年老資歷」全數外移東南亞…68億賣光土地+廠房

台灣本土輪胎大廠泰豐輪胎宣布觀音廠關廠停產。(圖/翻攝自Google Maps)

有70年歷史的上市輪胎老廠泰豐輪胎,13日正式宣布旗下觀音廠將由暫停生產轉為永久停產,全面轉向越南、泰國等地的代工模式,並計劃出售土地與廠房,喊價不低於新台幣68億元。外界分析,接連不斷的美國關稅制裁,成了壓垮台廠營運的最後一根稻草。

泰豐輪胎觀音廠確定關閉、估值68億出售

泰豐13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布,董事會已通過觀音廠永久性關廠,預計在7月1日的股東臨時會通過後,啟動出售程序,出售資產包含土地、廠房與機器設備,總值不低於68億元

這也代表泰豐結束在台灣的自營產線,全面移轉生產據點至東南亞地區,由代工廠負責生產與銷售

關稅打壓成本飆升!觀音廠被迫停擺

泰豐在說明中坦言,觀音廠因生產成本過高,不再具經濟效益,加上美國祭出「反傾銷稅」、對全球徵收對等關稅與汽車零組件25%重稅,使台灣製造在出口市場競爭力明顯受創,影響到整體營運策略,為降低攤銷與維管費用、止血損失,公司決定忍痛停工。

專家直指關稅「海嘯第一排」傳產難逃壓力測試

財經專家汪潔民分析指出,對泰豐來說,美國關稅的接連重擊無疑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於輪胎屬於傳統製造業,毛利率普遍偏低,且成本轉嫁能力有限,本就處於貿易戰衝擊的第一排,當市場再也無法吸收這些額外負擔,關廠便成為不得不的選項。

經濟部點名6大產業高風險

對於產業困境,經濟部長郭智輝曾公開點名6大傳產族群為受關稅衝擊最劇者,包括扣件、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工具機與機械業。 (相關報導: 全台少子化「學校都在退場」就他們狂增班!1縣市大增18班,滿到建組合屋上課 更多文章

政府也規劃產業支持方案,盼協助中小企業強化轉型、因應貿易風險。然而,在地製造與勞動就業的流失,恐怕已成難以挽回的既定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