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本土老牌輪胎製造商泰豐輪胎(2102)昨(13)日宣布,旗下桃園觀音廠將正式走入歷史。該廠自2023年2月起停產至今,原僅為暫停營運,如今公司確定轉為「永久關廠停產」。同時,泰豐也將啟動資產活化計畫,預計出售觀音廠的土地、廠房與生產設備,整體交易底價不低於新台幣68億元。
這項重大決策將於今年7月1日股東臨時會中提案,待會議通過後,泰豐將根據市場行情與不動產鑑價結果,正式遴選潛在買家,目前已接觸多方洽談中。
泰豐輪胎觀音廠正式永久關閉 68億資產釋出活化現金流
泰豐輪胎創立已逾70年,長年與日本多家企業技術合作,並擁有自主品牌「飛德勒輪胎」,外銷全球各國,銷售據點超過百處。然而,近年全球貿易情勢急遽變化,尤其2021年美國對台灣、韓國、泰國、越南等四國輸美輪胎產品開徵「雙反稅」(反傾銷與反補貼),台灣成為重災區,其中泰豐被課以高達84.75%的反傾銷稅率,營收大幅受挫。
泰豐表示,儘管觀音廠於2017年啟用、投資規模龐大,但面對美方不斷升高的貿易壁壘、加上近期川普政府主導的「對等關稅」與汽車零組件課稅政策再起,公司評估觀音廠重新開工的成本將高於實際效益,已不具經濟可行性,遂決議永久關閉。
美國重稅重創營運 釋出資產尋求轉型契機
泰豐指出,此次處分觀音廠土地與設備,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財務體質、強化資本結構與降低營運風險。根據不動產鑑價報告,土地與廠房總價設定不低於68億元,設備則將按市價處理,以提高公司現金流動性與投資靈活度。
至於生產面,公司已將原本在台接單的部分,轉由位於越南與泰國的代工廠接手,持續供應國內外市場。泰豐坦言,雖然近期中美關稅局勢稍有緩和,但美方政策變化莫測,東南亞生產基地是否會遭遇新一波稅制挑戰仍待觀察,公司當前策略是「穩健應變、靈活應對」。 (相關報導: 知名連鎖百貨破產倒閉!負債破700億「所有門市清倉熄燈」,經營82年走入歷史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