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政府當時最大的挑戰,就是能否成功舉辦五.一○選舉。美軍政府將選舉視為託管時期最重要的時刻,如果選舉投票率低,就無法期待南韓的單獨分治政府能夠獲得國際認可,因此美國傾注全力推動選舉。韓國全國有二百個選區要選國會議員,若有任何一個選區未能順利舉辦或選舉失敗,美國的政策就會受到打擊。然而,問題就出在濟州島。武裝起義初期,美軍政府雖然積極介入,但情勢卻未見緩和,反而持續升級擴大。
在這種情況下,五月十日,韓國舉行了脫離殖民統治後的首次選舉。全國兩百個選區中,只有兩個選區未能成功選出國會議員。這兩個選區分別是北濟州郡的甲選區與乙選區,這兩處的投票率均未過半,因此被宣告選舉無效。霍奇中將在五月十二日發表聲明,對五.一○選舉的成功舉辦表示讚賞,並稱「儘管先前遭受到大規模的反對選舉陰謀,但我們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勝利」。
然而,對於美軍政府當局來說,當初傾注全力平息濟州島的動蕩,就是為了確保選舉的成功舉辦,如今的情況卻變得令人困惑。四.三武裝起義以後,美軍政府為了能在濟州島成功舉辦五.一○選舉,不僅增派了警備隊,政府高層還接連到訪濟州指揮作戰,儘管做出了各種努力,但這裡還是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選舉失敗的地區。
濟州島的選舉失敗,成為了美軍政府將執行全面且強硬鎮壓的預告。在美國國務院、美軍政府、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接連對韓國的選舉結果發表歡迎聲明之後,美軍政府也開始著手進行鎮壓濟州島的計畫。霍奇中將發表聲明的當天,美國遠東司令部緊急派遣了驅逐艦前往濟州島。驅逐艦在濟州島展開了偵察活動,並在濟州沿岸停留了一個星期以上。美軍政府甚至還指示說,萬一發生危急情況時,可考慮動用戰鬥機。
美軍政府在五月二十四日宣布濟州島的選舉無效之前,早已執行了一段時間的作戰行動。迪安少將先是透過發給國會選舉委員會的文件,宣布北濟州郡甲乙兩選區的選舉無效,而選舉無效是「由於破壞分子的活動與暴力行為所致,不能看作是人民真正意見的表達」。接著在五月二十六日,美軍政府才透過公告正式宣布選舉無效,並訂於六月二十三日將實施重新選舉。同時,美軍政府派遣第六師第二十團團長布朗上校擔任最高指揮官,負責統率美軍、警備隊與警察。他在二戰時期曾擔任過野戰指揮官,率領坦克部隊在廣闊的亞洲大陸戰場上作戰,範圍遍及緬甸與中國大陸。
派任布朗上校擔任最高指揮官,就是美國當時直接介入四.三的證據。布朗上校於一九四八年五月下旬左右接受派任,而韓國媒體在一九四八年六月報導稱:「(濟州島)當地,有美國軍人任最高指揮官,負責統率海岸邊境警察。」 (相關報導: 鍾喬專文:記憶,埋藏在時間的底層 | 更多文章 )
布朗上校的派任如何能成為美國直接介入的證據呢?這是因為在武裝起義初期,美軍曾制定過不要出現在作戰現場的政策,但是他的派任卻與這一政策完全背道而馳。在與四.三差不多的時間點,希臘正在打內戰,而這內戰後來也成為杜魯門主義形成的契機。雖然美國派遣了軍事顧問團積極介入希臘內戰,但是美國考慮到國內的輿論,美軍並沒有出現在作戰現場。然而,濟州島的狀況則有所不同,布朗上校的行動是公開的,他不僅與記者們一起視察了作戰現場,甚至還召開了記者會,說明作戰的情況。這難道是因為濟州島是邊陲中的邊陲嗎?不,我們若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的話會更精確。這也間接證明了,在五月十日的選舉失敗之後,駐韓美軍司令部與美軍政府將濟州島的情勢,看得非常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