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大哉問:台灣是美國「攸關存亡」的核心利益嗎?關於新版五角大廈戰略,你該知道的五件事

2024年5月27日,我國新總統賴清德接見來台灣的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訪團。(AP)

美國國防部已著手制定2025年版《國防戰略報告》(NDS),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形容這是「確保五角大廈符合川普總統優先事項的最重要文件」,美國在協防台灣的議題上將如何調整、又會如何定位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角色,引發外界重視。

赫格塞斯已經指示副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要在8月31日之前完成新版戰略報告。柯伯吉過去一貫主張美國應聚焦中國,曾與其同事的米特雷(Jim Mitre)表示,2025年國防戰略報告將「明確無誤」地體現此一優先順序。不過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比先前預估更快,這可能迫使柯伯吉調整美方戰略的範圍與目標,是否將台灣列為「存亡攸關」的美國利益,也成為觀察全球安全格局與判斷台灣利害的關鍵所在。

以下是《日經亞洲》對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整理出來的五項重點:

1. 國防戰略的重要性為何?

美國國防戰略規劃的核心,是決定美軍要準備同時應對多少場戰爭,這直接影響國防預算規模。2018年NDS首度拋棄「兩場戰爭」模式(同時應對兩場區域衝突),改為「一場大國戰爭」優先,先專注一場再處理下一場。儘管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國會開始有人主張重回「兩場戰爭」架構,但主導本次NDS起草的國防政策次長柯伯吉明確反對,認為若分散焦點,反而會削弱對中國的戰略重心,增加失敗風險。

2. 2025年版與2018年有何不同?

柯伯吉曾肯定拜登2022年版NDS延續「對中國優先」的戰略規劃,但他也警告當前情勢已大幅惡化。過去中國核彈頭數量長期被估為200枚,根據2024年國防部的國會報告,中國手中的核彈頭已突破600枚,預計2030年將超過1000枚。中國軍事現代化速度超乎預期,將迫使美方調整戰略目標和規模。

3. 台灣對美國是「存亡攸關」的核心利益嗎?

今年3月的國會聽證會上,柯伯吉坦言,台灣並非美國「存亡攸關」的利益,阻止中國在區域稱霸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這番話當時讓許多人感到驚訝,顯然「防衛台灣」與「維護美國全球地位」並不能完全劃上等號。柯伯吉解釋,之所以調整表述,是因為美中軍力平衡「劇烈惡化」。新版的NDS重點之一,將是美國在亞洲的戰略防線會劃在哪裡—是台灣、日本,還是本土?美國智庫Stimson Center資深研究員葛里柯(Kelly Grieco)指出,華府內部對此仍存歧見。

4. 南韓在新戰略中的角色為何?

亞洲戰略諮詢公司The Asia Group防務主席約翰斯頓(Christopher Johnstone)認為,值得關注的是美韓同盟的定位是否擴大,不僅止於防範北韓,是否會明確納入協防台灣。柯伯吉曾在聽證會上強調,若中國不是美國首要關注,則美國就有輸掉戰爭的風險。他坦言,美國無法同時兼顧中東、歐洲、北韓等多線作戰,北韓—就像烏克蘭和中東一樣—不是美國應該關注的地方。

柯伯吉說:「我也不想放棄中東、我不想要一個擁有核武的伊朗、我不希望俄羅斯在歐洲橫行霸道、我不希望北韓接管南韓,但從經驗上看來,我們無法在相近的時間點完成所有這些事情,我們難道不需要一個可信的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嗎?」 (相關報導: 被質疑「川普家族賺好賺滿」!當「美國優先」碰上石油王子的AI野心:川普中東行預計帶回上兆美元投資大禮包 更多文章

5. 盟友未來扮演什麼角色?

2025年NDS預期將重新定義盟友分工。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柯伯吉已向英方表明,川普政府希望英軍聚焦歐洲-大西洋地區、減少涉足亞洲,這與拜登政府要求歐洲盟友加強印太部署的方針明顯不同。在台灣危機中,柯伯吉認為盟友將各自堅守自己的區域。柯伯吉曾在2022年的《日經》專訪中表示,他不指望印度在台灣的局部衝突中做出貢獻,但印度可以在南亞盡可能強大,將中國的注意力吸引到喜馬拉雅邊境,讓北京面臨第二戰線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