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12日刊登德國前駐美大使彼得・威蒂希(Peter Wittig)的客座評論,他認為川普以極端經濟民族主義,企圖徹底顛覆國際貿易秩序。然而這位回鍋總統的關稅政策,不但對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重創,更讓原本穩健的美國經濟出現動盪。龐大的政策轉向與不確定性,讓美國的脆弱性與風險暴露無遺,也導致美國在國際上的信任度與影響力嚴重受損,短期之內恐怕難以恢復。
曾在川普1.0時期擔任駐美大使,目前在柏林ESMT商學院任教的威蒂希指出,就在「解放日」之後不久,由於市場出現劇烈反應,川普只得緊急暫停加徵關稅,並開始與數十個國家協商,試圖達成互利的「交易」。同時,他又對中國加徵145%關稅,試圖將衝突導向輿論普遍支持的對中強硬路線。儘管如此,專家認為北京展現強硬態度,因為他們早為與美國脫鉤做好準備,民眾忍受經濟逆境的能力與意願也高於美國,加上中國掌握美國需要的關鍵原物料,使華府在談判中處於弱勢,最終甚至可能被迫讓步。
川普折損的不只有貿易規則與國際信任,更重創外資對美國的信心。包括美債與美元的吸引力雙雙下降,市場將「美國=安全避風港」的地位打上問號。川普持續施壓聯準會主席鮑爾(Powell),引發市場更多擔憂;鮑爾任期將於2026年5月屆滿,屆時接任者預料為川普親信,引起市場戒心。由於龐大財政赤字與大幅減稅政策,導致美國的財政前景更加不穩。專家警告,期望以關稅填補稅收短少恐難如願,美國的財政能力空前低落。
美國向來作為安全、穩定的全球投資標竿,也因司法獨立受損蒙上陰影。川普對法院、律師事務所及媒體的公然攻擊,被視為走向威權國家特徵。他對大學與研究機構無情打壓,對醫學、氣候科學等專業知識,更表現出意識形態上的公然敵意。川普除了削弱了「美利堅盛世」(Pax Americana),他對WTO、IMF、世界銀行等國際治理機構不感興趣,更無意解決全球氣候與環境問題,使盟邦質疑美國領導力。隨著美國的國際參與減弱、「軟實力」嚴重衰退,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此時卻逐漸重要,特別是在「全球南方」,目前已有130國與中國的貿易額超越美國。 (相關報導: 跟中國暫時談和後,川普又把矛頭指向盟友:歐盟比中國更壞,他們對美國非常不公平! | 更多文章 )
威蒂希警告,美國作為迄今最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強權,在一位擁有巨大行政權的總統領導下,卻正在大幅削弱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力。雖然未來仍舊充滿變數,川普的繼任者或許能扭轉方向,但至少在接下來幾年,若要跟美國政府打交道,就必須面對高度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特別是中國在貿易戰中擺出「以眼還眼」的不屈姿態,中國容忍經濟脅迫的時代已經結束,川普即便在貿易戰中退縮,在戰略上他卻對「遏制中國」和「與中國共處」之間猶豫不決,為國際局勢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