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錦芳專欄:摧毀全球貿易體系之後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戰搞得全球大亂。(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回鍋以來,對盟國與競爭對手掀起貿易戰,撕毀美國與盟國簽定的貿易協定,也摧毀全球自二次大戰之後所建立的貿易體系,架空國際貿易組織(WTO)。這項貿易戰使得美國企業陸續裁員,停滯性通膨風險上揚,更嚴重的是,川普所作所為破壞了美國的信譽,他的承諾誰還能信?

「關稅人」川普在「解放日」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不久之後宣布暫緩90天。由於暫緩措施造成更大不確定性,美國多家企業為降低成本,陸續傳出裁員消息,包括物流運送業者UPS將裁2萬人,美國汽車大廠Stellantis、GM也裁員,港口貨運量大減,卡車司機也面臨被裁的命運。

川普對等關稅不確定性增高 企業掀裁員潮

川普宣稱,關稅將帶來新的投資與新工作機會,然而企業進行投資布局,以及供應鏈重組,都不是短期內可以倉促完成,這段期間,美國製造業、農業與服務業許多員工已被裁員。高盛報告指出,川普關稅戰可能為美國製造業帶來10萬個工作機會,但同時使得各個行業裁掉50萬個工作機會。川普宣稱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卻讓美國包括製造業在內的員工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中國為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美中貿易戰進入白熱化,最後將是兩敗俱傷。由於中國掌握多項關鍵稀土材料,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嚴重衝擊美國高科技產業,多數分析師認為美中貿易戰第二次交手,中國將占上風。即使美中最後達成協議,中國也不一定會履行承諾。

川普第一任期時,美國國家安全策略報告首次把中國列為策略競爭對手。美國必須進行再平衡策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當時川普陣營已警覺,美國許多關鍵藥品、儀器設備、重要科技與原材料等都從中國進口,在危機發生時,美國只能任對手擺布,因此要進行策略性脫鉤。

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失敗 中國履行承諾金額一半

回顧2020年元月,川普第一任期時,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當時中國承諾在兩年內增加採購美國的產品達2310億美元,不久爆發新冠疫情,中國實際上只採購承諾金額的一半。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被認為是失敗的,後來第二次協議也談不下去。有了先前不愉快的經驗,這次美中再度交手,要在短短幾十天內達成協議,困難度相當高。

美中貿易問題錯綜複雜,從表面的關稅問題,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非關稅貿易障礙,宛如黑箱作業,中國官方不會主動公布這些非關稅貿易障礙,美方談判代表若沒有充分的準備,中國不可能輕易退讓,更難冀望短期內達成協議。

川普對全球掀起貿易戰,同時對盟國與競爭對手開戰,缺乏嚴謹戰略。他多次強調,「加拿大應該是美國的第51州。」此種霸凌的態度,反而激發加拿大人團結意識,幫助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所領導的自由黨贏得聯邦大選。如卡尼所言,「自二次大戰以來所建立的美加互利體制已終結,加拿大必須從美國的背叛震驚中振作起來,全力對抗川普的貿易戰。」

扣除能源項目 克魯曼:美國對加拿大有順差

加拿大與美國擁有最長的邊界,向來是美國堅強盟友,為何川普對長期盟友開刀?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撰文指出,表面看來,加拿大為美國前4大貿易逆差來源國(2022年資料)。若進一步分析,美國從加國進口主要是石油,因為地理位置相鄰,加國石油經輸油管很快輸送到美國中西部。如果扣除能源項目,美國其實對加國擁有貿易順差。

川普政府不分青紅皂白對加拿大開刀,究竟有沒有道理?克魯曼分析,「從比較利益的觀點來看,加拿大透過輸油管出口石油到美國,提高了美國製造業的效率,對美國製造業帶來正面貢獻。」

雖然從比較利益觀點分析,加拿大對美國製造業有正面貢獻,但川普政府選擇性解讀。川普對加拿大開刀,硬是要把加拿大當做美國第51州,毫不考慮加拿大人的尊嚴,這是加拿大人無法忍受的。美國是加拿大最大出口市場,加拿大約8成貨品出口到美國。川普的霸凌行為,讓加拿大從夢中驚醒,絕不能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地緣政治風險下 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

在地緣政治風險下,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這個簡單法則不僅適用於個人與企業投資,也適用於國家戰略。美國不想把所有雞蛋放在中國籃子,向全球掀起貿易戰;對於川普的霸凌,加拿大也記取教訓,不能再把所有雞蛋放在美國籃子。川普批評台灣搶了美國晶片生意,更要對台灣課徵32%的高關稅,對台灣而言,未來更不能把所有雞蛋放美國籃子。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外交政策》與《經濟學人》對台灣的真正警訊 更多文章

*作者為獨立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