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從人民的觀點,什麼才是黃金年代?

美國總統川普就職百日,讓美國成了笑話。(AP)

川普就任100天,他在那一天的演講中大聲宣揚,要讓美國重回黃金年代。他的支持者歡呼若狂,但其他國家對此大為感冒。

為什麼這樣?因為美國「偉大」了,其他國家就「卑微」了嗎?國際政治是零合遊戲嗎?如果真是如此,天下怎麼可能太平呢?

且說川普口中的美國「黃金年代」是什麼時候。他用力最大的是遣返非法移民,甚至不惜動用國防力量——黃金年代是要回到只有白人的美國嗎?那後來的紡織工業(黑奴採棉花)、鐵路建設(華人奴工)靠什麼勞動力呢?他在鐵鏽帶大聲疾呼,要把鋼鐵業和汽車業拉回美國,若真實現,煉鋁廠、煉鋼廠和發電廠的污染要誰來承受呢?簡單說,回到「美國製造」的黃金年代根本不符合現在多數美國人民的需求,但是,鐵鏽帶的選民歡迎這個政策,將川普送進了白宮——誰管「全民」哪。

我們讀歷史,史書上記載的都是王朝興衰和帝王將相事蹟,廣大老百姓只有災難和造反會被載入史書,前者寥寥數語,後者一律稱為「寇」(造反成功則成為「天命正統」)。所以,我讀史書,對那些「沒被記載的」事情,或「被避免發生的」事情特別用心去思考。這一點不是獨家創見,是受到歷史哲學家弗格森一句名言「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可能是非事件」所影響。

由這個角度出發,我體會到為什麼西漢「文景之治」受到史家推崇讚揚。且看《資治通鑑》對漢文帝前元九年(西元前171年)的記載,只有一條三個字:春,大旱。大旱的災情呢?人民沒有「輾轉溝壑/亡逃山林」沒有任何賢良官吏撫慰人民的措施記載,那意味著——災而不害。

文帝後元三年(西元前161年)記載兩則:

1.春二月,上行幸代。

2.是歲,匈奴老上單于死,子軍臣單于立。

「上」指皇帝,「幸」是皇帝駕臨,漢文帝原本是代王,他回老家看老朋友是當年國內唯一大事;後一則是外交國防大事,最大假想敵國領導人嬗替。

隔年記載三則:一則是日蝕,一則是大赦,一則是皇帝出京;又隔年,兩則:一則出京,一則回代國看老朋友。

漢景帝時代呢?

前元五年(西元前152年)四則:一則開工興建自己的陵墓,一則將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一則調動兒子封國,一則是濟北王逝世。簡單說,國內沒有一件事值得記載(興建陵墓在那個年代是正常工作),對外則和親政策繼續(避免戰爭)。

此外還有兩年只有兩則記載,其中一則同為「災而不害」,另則一為大赦、一為日蝕——沒有大事值得記載,意味著全年都是「非事件」。

文景之治後面的漢武帝的「事件」當然就佔很多篇幅了,那是大漢天威的年代,肯定是「偉大」的年代,但是漢武帝晚年後悔用兵過度,「封宰相為富民侯」,之後他的孫子漢宣帝時「穀石五錢」,物價又恢復到一個超低廉狀況。

講這麼多,是對比後來王莽篡漢/人心思漢時的兩句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

要說的是,人心思漢期待的不是帝國再次偉大」,而是重回五銖錢時代的承平歲月——那才是小老百姓的黃金年代。

王莽能夠篡漢的一個充分條件是西漢政府已經爛到一個程度,這一點跟川普取代華府「深層政府」的原因近似,而王莽新政搞垮自己的原因,最重要一點是徹底整了金融體系(當年是廢五銖,鑄大錢),川普可不要蹈其覆轍。 (相關報導: 趙文衡觀點:貨幣戰其實沒那麼可怕 更多文章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