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狹人稠,地震頻仍,居住安全始終是民眾置產時的核心考量。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日前(4日)於公開演講中再度發出沉重警告,直指許多國人正以高昂房價居住在極其危險的區域,並點名「台北市、新北市及台南市」為三大最需警戒的危險地區,批評政府在都市規劃與居住正義上的失能。
強震潛在危機:雙北、台南土壤液化區風險高
李鴻源引用數據指出,過去推估若大台北地區發生規模6.2以上強震,恐導致多達4000棟建築物倒塌。他進一步疊加土壤液化潛勢區圖資分析,明確指出首都圈的台北、新北以及古都台南,因地質條件與建物現況,使其成為全台風險最高的區域。他痛陳:「政府讓民眾花這麼多錢、以高房價買房,卻是住在既危險又醜陋的地方,這是一個有為政府該做的事情嗎?」
他批評,台灣面積僅約3萬6千平方公里,但政府對這片土地的了解顯然不足,才會出現高速公路穿越順向坡、核電廠鄰近斷層帶,以及大量人口聚居於土壤液化區等不合理的國土規劃亂象。他更以中科、南科選址於水資源匱乏區為例,直指近期台積電在高雄、嘉義設廠議題,即便不論水資源是否足夠支撐高耗水產業,南部民眾已面臨「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局面,周邊房價、地價及通膨已先行起漲。
防災型都更受阻 李鴻源:政府應做最大開發商
面對城市潛在的巨大災害風險,李鴻源重提其在內政部長任內力推的「防災型都市更新」概念。他主張應由政府扮演「最大的開發商」,主導大規模的都市改造計畫。透過與國防部以屋換地、或與民間業者合建等方式取得大面積土地,若能同時推動五大指標性建案,政府便能掌握房價主導權,有效抑制高房價,並將開發利得回歸國庫,用於解決城市基礎設施老化、市容醜陋及居住危險等沉痾。他形容此為「最高明的打房兼振興經濟方案」,足以一次解決台灣20年公共建設的困境。
然而,李鴻源也透露,此一宏觀計畫當年卻遭行政院阻攔,甚至被下令「不准再提防災型都更」,以免引發民眾恐慌。他感慨,這類真正具前瞻性的國土規劃,因牽涉龐大利益,在地方議會(其中民代半數與土地開發相關)及立法院均難以獲得支持,「國外會發生的好事情在台灣都不會發生」。
記取教訓?李鴻源:台灣人看了棺材還不流淚
李鴻源強調,早在2016年台南永康大地震前,相關的台灣風險地圖就已提交給時任總統及台南市長賴清德。他痛心地說,若當時能依政策執行,讓危樓住戶至少了解如何應變,或可減輕災損。然而,經歷永康、花蓮等多次大地震後,防災型都更至今仍未落實,「台灣人看了棺材還不會流淚」,顯示政府與社會對災害的警覺性及應變能力仍有待提升。 (相關報導: 巴菲特為何不投資房地產?股神曝關鍵內幕:為1目的買房,簡直蠢到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