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曾喊「必要時能啟用核電」 李鴻源嘆:覺得開核電跟開冷氣一樣?

台電核三廠2號機將於17日除役,台灣的核電占比將歸零。圖為台電核三廠。(資料照,取自台電官網)

核三廠2號機17日除役,台灣發電將走入「零核」階段,不過立法院今(13)日在藍白聯手下,表決三讀通過《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第6條修正案,將機組運轉期限再延長20年,並放寬重啟條件,為核三延役解套。對此,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在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上質疑,不管是核一、核二或核三廠延役還是核四廠商轉,最快都需要4年評估,但這4年之內若繼續燒碳,後面要怎麼辦?

李鴻源指出,核三廠即將除役,台灣整體電力結構中,火力發電占比預計將升高至84%,「變成用肺發電」。過去台中火力發電廠一年的排碳量就等於紐西蘭一國,未來排碳量若更高,到了2026年歐盟開始課碳稅,台灣也將面臨被課稅的情況,再加上核電廠關掉以後碳足跡太高,所以耗電產業也必須出走。

李鴻源續指,能源議題比大罷免還重要,但政府卻沒有任何論述,過去總統賴清德曾提過「必要時可以啟用核電」,認為核電廠就跟開冷氣一樣,一打開冷氣就會來?他表示,一個核電廠要營運必須經過詳細安全檢核,至少需要5年準備才可以決議是否延役,而今天核三廠關了,美國提出可以繼續延役並送回燃料棒,但這過程中又耗費3000億台幣。

李鴻源強調,不管是核一、核二或核三廠延役還是核四廠商轉,最快都需要4年評估,但這4年之內若繼續燒碳,後面要怎麼辦?碳稅要怎麼辦?政府表示要投錢下去做「新核電」,但執政黨的目的是「終極廢核」,難道新核電就不是核能嗎?政府表示新核電是「核融合」,但依他暸解可以商轉、真正發電都是2028年以後的事,而且也需要評估一度電多少錢、是否發電穩定。

李鴻源認為,今天台灣南部種地的地方全部拿去種電,但太陽下山之後太陽能就無用,風力發電冬天幾乎也無法提供,難道這都不用考量嗎?與其拿錢投入新核電,不如拿100億請工研院、研究單位好好做研究。「很遺憾這一年台灣空轉,偏偏這一年是世界最動盪的一年。」

更多風傳媒獨家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