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換美金好便宜」、「日幣跌破0.2元了,快去日本大採購!」—當大眾在社群媒體上歡欣鼓舞地慶祝台幣升值,彷彿全民都沉浸在台幣升值帶來的短暫紅利,卻無人意識到,這場看似熱鬧的貨幣盛宴,或許正是台灣經濟危機的前奏曲。
短短幾週,新台幣從33.2元狂升至29.2元,幅度高達12%,堪稱金融史上罕見。民眾還來不及理解這背後的意義,反觀政府早已迫不及待地大內宣。總統賴清德宣稱「外資湧入,是因為世界看好台灣」,擺出一副自信滿滿的姿態,甚至暗指在野黨透過輿論操作匯率波動。
這些發言,不僅顯示賴清德對治理國家的無能,更將一場潛藏的國難危機,硬生生炒作成一場政治秀。但這場秀背後的代價,誰來買單?升值風暴中的受害者是誰?政府有在意過嗎?
受害的是大量仰賴出口維生的中小企業與製造業,是手中持有美元資產的平民百姓。用美元計價的出口廠商收入驟降、外銷利潤遭滙損吞噬,美債、美金投資人兩頭落空。當企業措手不及,人民還在搶換外幣,政府卻繼續歌功頌「德」,這難道不是一場「危機前的狂歡」嗎?
政府做盡大內宣,卻無實際政策作為,簡直荒腔走板。央行總裁楊金龍在面對匯率劇烈升值時,召開記者會支吾其詞,僅提及「禿鷹炒匯」,卻無任何具體政策因應。當彭博社記者追問台灣是否仍會像過去那樣干預幣值波動時,楊總裁一度語塞,令人質疑是否背後另有政治壓力,讓專業的央行也只能「報喜不報憂」。
民眾心知肚明:這場升值,很可能並非全然市場機制的自然結果,而是政府刻意放手,換取國際信任或談判籌碼,代價卻全由人民與產業承擔。更諷刺的是,政府將批評聲音推給在野黨。問題是,在野黨控制央行嗎?可以制定匯率政策嗎?這樣的卸責,不過是一再反映民進黨面對國際經濟壓力時一貫的無能。
貨幣升值是市場現象,但在不透明、無配套、無防線、高波動的情況下升值,將是一場國家級災難。1985年日本廣場協議的教訓猶在耳邊,當時的日圓升值造成泡沫崩盤與失落十年,如今的台灣,是否正在複製這段歷史?
民眾不全然反對新台幣升值,但絕對反對一個說謊、無能、卸責、只顧面子的政府,讓人民在無知與安逸中被帶往懸崖邊緣。在野黨早已示警:關稅戰、匯率戰將是台灣未來最艱鉅的挑戰。
但回顧政府作為,從將台積電千億投資拱手奉送美國、到川普強勢關稅壓力下噤聲不語、再到此次台幣升值的放任無為。我們看到的是政府一再地「喪事喜辦」。
當政府對外毫無戰略、對內搞清算鬥爭,當危機被歌頌成榮耀、焦慮被粉飾為信心,那麼我們也只能正視一個問題:這樣的政府,真的配得起我們的信任嗎? (相關報導: 台幣升值,出國變便宜好棒棒?百萬網紅揭「匯損核彈」後果:真的都蠢蛋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臺大政研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