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影響「台幣升值過快」,台灣房市有機會崩盤嗎?胡偉良列6點分析:否則房價難下跌

川普關稅、台幣升值太快、出口連三季衰退,台灣房市還有機會下跌嗎?(資料照/洪煜勛攝)

2025年,台灣房市正面臨近十年來最複雜的結構性挑戰。一連串黑天鵝事件——美國對台課徵重關稅、台幣升值過快、出口連三季衰退、內需疲弱、房貸限縮、就業前景不確定、央行利率在高檔盤旋——形成交互作用,重擊原本已處於高檔盤整的房地產市場。

這些外在衝擊與內部制度問題交織,使得「成交急凍、信心重挫、供給卡住、需求失衡」成為2025年房市的四大寫照。政府既有的打炒房政策,不但無法因應當前變局,甚至在某些層面上加劇了市場扭曲與民間焦慮。

沒料到前兩天,美中雙方出人意表地宣布互降關稅,被視為近年來最重大且罕見的國際經貿轉向。這項政策背後,是雙方在全球供應鏈重構過程中,不得不務實面對通膨、內需、選舉壓力與民生穩定等現實利益的考量。這一變化雖暫時緩解了台灣出口端的壓力,卻不代表台灣可以安然度過經濟與房市的寒冬。

事實上,這波中美關稅調整雖對特定產業有喘息機會,但對台灣整體房市結構問題並未帶來實質改變。台幣仍維持升值趨勢,房市信心尚未恢復,成交凍結、資金緊縮、都更受阻等問題仍然嚴峻。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既有房地產政策依舊停留在壓抑階段,未能因應結構性風險,主動釋出市場修復訊號。

面對這場即將全面引爆的資產重分配風暴,是到了政府應該改弦易轍的時候,從壓抑交易轉向「重建信心」、「保障基本居住權」與「釋放理性供給」。以下是品嘉建設胡偉良提出的幾點政策建議,供執政者參考。

一、鬆綁限貸政策,回歸差別化管理原則

目前的限貸政策對所有購屋者一體適用,不論是投資客、換屋族、首購族,都受到同樣的貸款成數與風控限制,造成真正有居住需求者無法順利進場。

胡偉良建議政府回歸差別化原則:

1.首購族貸款成數應恢復至8成以上,並調降利率門檻;

2.自住換屋者若符合持有5年以上條件,應視為需求合理,而給予較高貸款額度;即僅對短期轉手、持有多戶者持續限縮。

此舉不僅能刺激停滯交易,更可將資源導入真正有居住剛需的民眾手中。

二、加速危老與都市更新,釋放合理供給

全台超過五成以上住宅屋齡超過30年,建築結構老舊、安全性不足,但都更推動仍陷整合困難與程序冗長的泥淖。

胡偉良建議:

1.將危老容積獎勵政策延長,以規模獎勵取代時辰獎勵,並簡化建照審核程序;

2.中央應成立「整合協助辦公室」,提供整合專業團隊與地方政府的主管單位適當的協助;針對特定危險老屋,應優先納入迅行劃定名單,主動啟動更新。

3.透過政策誘因與技術資源介入,政府應成為都更進程的推動者,而非旁觀者。

三、建立租售雙軌市場,打造真正的居住正義

當前政策過度聚焦在打房與打炒,但忽略了市場上真正「買不起也租不到」的族群。社會住宅供給仍嚴重不足,私有市場的租金則年年上漲。

胡偉良建議:

1.推動「公共包租代管2.0」,擴大民間參與並引入稅務誘因;

2.補助都更後的新成屋轉為青年或老人專用出租住宅;

3.加速公辦都更後的餘屋釋出作為「過渡租屋空間」,協助弱勢族群在等待購屋的過渡期獲得合理居所。 (相關報導: 台幣強勢升值,台灣房價為何沒下跌?胡偉良分析5大背後真相:中產階級還是買不起房 更多文章

居住不是商品,而是民生底線。政策應將租售市場雙軌並進,回應不同階層的需求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