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近日強勢升值,學者警告,台幣升值將嚴重壓縮出口導向產業利潤,尤其低毛利企業恐將面臨經營困境,導致無薪假或裁員情形擴大;工商界則呼籲政府儘速出手干預,避免衝擊擴大。
台幣暴升衝擊出口業!恐引發無薪假與裁員潮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指出,雖然台灣目前暫時豁免對等關稅,但仍需承擔基本10%的關稅成本。若企業本身的毛利僅約20%,再加上新台幣升值6至7%,實質利潤幾乎被壓縮殆盡,風險明顯上升。
吳大任舉例說明,若出口商接獲一筆100萬美元的訂單,在匯率為1美元兌33元新台幣時可兌換得3300萬元收入,但當匯率升值至31元時,收入立刻縮水至3100萬元,短短數日即少了200萬元收入。
由於企業需以台幣支付原物料與人事成本,匯損壓力將直接吞噬獲利,甚至導致廠商不敢再接新訂單。
台幣強升不止 央行是否干預成關鍵
近期台股反彈吸引外資回流,外資需將外幣換為新台幣進入市場,也進一步推升台幣需求。
吳大任分析,若中央銀行未及時出手干預,升值趨勢可能持續,但他認為央行不會坐視情勢惡化,否則將對整體就業市場造成連鎖衝擊,屆時可能出現工廠減產、不接單,最終演變為無薪假與裁員。
他進一步指出,低毛利企業所受影響最為劇烈,相較之下,毛利率較高的企業雖然獲利會縮水,但仍能維持盈餘,衝擊相對可控。
曾現身28字頭匯率 過往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回顧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曾升至28字頭。當時政府以輔導企業升級轉型、朝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來因應,部分企業因此轉型成功,但更多中小企業無力負荷最終選擇關廠,顯示強勢匯率對中小型出口商的破壞性不容小覷。
工商界呼籲政府干預 傳產競爭力受壓迫
全國商業總會榮譽理事長賴正鎰亦示警,若新台幣升值至28元,相較過往33元將產生5元差距,對自行車、工具機等傳統出口產業的打擊極大。
他指出,目前人民幣未見升值空間,甚至仍有貶值壓力,導致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進一步弱化。加上需面對韓國、日本的貿易競爭,以及美中關稅戰持續升溫,整體經營環境將更為嚴峻。 (相關報導: 「未來不再需要1產業」他這句話慘了!年產8000物、養活47萬人…協會心寒發聲 | 更多文章 )
賴正鎰表示,不怕升值,怕的是來得又急又快,呼籲政府適度介入外匯市場,調節升值幅度與速度,以維護出口動能與企業競爭力,升值不怕,怕的是來得又急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