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寫中國專用」卻被取消1.2萬噸訂單!1產品沒其他人要買,恐慘虧325億元

中國取消多達1.2萬公噸的美國豬肉訂單。(美聯社)

美國農業部最新公布的數據揭示,中國取消多達1.2萬公噸的美國豬肉訂單,創下自2020年以來最大規模,顯示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已重創美國肉類出口市場。

中國取消萬噸豬肉訂單

美國肉類出口協會(USMEF)副總裁博羅爾(Erin Borror)指出,遭取消的豬肉產品皆為依照中國需求特製、不含萊克多巴胺,且包裝上標示中國專用

這類高成本的訂製品在失去中國訂單後難以重新導向其他市場,轉運與銷售都面臨瓶頸,尤其中國對豬內臟等副產品的特殊需求,其他國家無法有效替代。

目前中國針對美國豬肉與副產品徵收高達172%的有效關稅,美國牛肉及相關副產品也面臨147%的關稅負擔。美國農業智庫Global AgriTrends創辦人斯圖亞特(Brett Stuart)指出,這樣的關稅結構等同於將中國市場關閉,對豬、牛與家禽產業構成重大挑戰。

美國恐年損325億元

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豬副產品買家,包括豬頭、豬腳、豬尾與豬腸等部位多仰賴對中出口。博羅爾估算,若完全失去中國市場,每頭豬將損失約8至10美元,年度總損失恐突破10億美元(約新台幣325億元)

斯圖亞特進一步指出,這些部位幾乎無其他市場願意收購,若回收用作動物飼料,其價值遠低於出口價格,對屠宰業者利潤衝擊甚鉅,並可能進一步壓縮整體活豬價格。

美豬新市場談判中

儘管如此,斯圖亞特認為,美國豬肉產業並未陷入全面危機。他表示,美國在生產成本上的競爭力仍強,加上近期期貨價格上揚,2025年整體市況仍可樂觀以對。未來數月內,有望出現新的貿易協議,以緩解當前出口困境。 (相關報導: 宏都拉斯「想要跟台灣復交」…中國緊張了:去年已進口白蝦!痛批別搞外交突破 更多文章

斯圖亞特也透露,美方正尋求拓展越南與菲律賓等新興市場,並嘗試與澳洲進行協商,解決其對美豬肉烹調規範的限制。若談判進展順利,將有助於為美國豬肉副產品找到替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