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盤點川普的百日維新:「電鋸式改革」撼動憲政,美國完全變了個模樣

2025年4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在參加教宗方濟各的葬禮後,於羅馬登上空軍一號準備返國。(美聯社)

在去年的美國總統選戰中,川普一再宣示,一旦重返白宮,將馬上推動大幅變革。

但鮮有人料到,變革的速度會如此驚人。

自宣誓就職以來的三個月間,這名第47任美國總統以極少數前任可比擬的方式行使權力。

從一疊疊以總統專用筆簽署的文件,到社交媒體上以全大寫字母發布的政策公告,他密集推動的行政行動已觸及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對支持者而言,這種「震懾與驚嘆」戰術,是一位行動派總統履行承諾、推動改革的鮮明證明。

但批評者擔心,他正在對國家造成無法修復的傷害,並且越權行事——癱瘓重要的政府機能,甚至可能在此過程中永久性地改變總統職位的本質。

以下是川普第二任期頭100天的六個關鍵轉折。

第20天:總統權力—社交媒體貼文引發憲政風暴

這一次,引爆輿論的並非川普本人。

在新任期開始的第三個星期,一個星期天上午10點13分,副總統JD·范斯(JD Vance)發出了一則僅有九個英文字的訊息,暗示了一項此後塑造川普政府第二任期戰略的方針。

「法官無權控制行政部門的正當權力。」在隨後引發的媒體熱議中,法律專家紛紛出面挑戰這一說法,指出一條已有220年歷史、構成美國民主制度核心的基本原則。

2025年1月20日,川普宣誓就職後向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致意。(美聯社)
2025年1月20日,川普宣誓就職後向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茲致意。(美聯社)

法院擁有審查並撤銷任何被認為違反美國憲法的政府行動的權力,無論是法律、規章,還是行政命令。

萬斯的發言公然挑戰了司法機構的權威,也撼動了美國建國者精心設計的三權分立體制。

而川普與其團隊並未退縮,持續將行政權力向國會與法院領域延伸。

白宮積極行動,試圖從國會奪回對財政支出的控制權,單方面削減多項計劃乃至整個聯邦機構的資金。

而國會山莊方面,儘管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在參眾兩院僅以微弱多數掌權,對這種權力遭侵蝕的情況卻大多保持沉默。

法院方面展現出更強烈的抵抗態度,據《紐約時報》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00項裁決中止了被認定違憲的總統行動。

最大的一些司法衝突,來自川普的移民打擊政策。今年三月,超過200名被認定對美國構成威脅的委內瑞拉人遭遣送至薩爾瓦多,其中許多人是依據廣泛的戰時緊急權力遣返,未經正常法院呈證程序。

一位由共和黨任命的聯邦上訴法院法官表示,他對白宮的做法感到「震驚」。

「如今,三權之間的摩擦已接近不可挽回,這場衝突預示著雙方都將受損。」J·哈維·威爾金森法官(J. Harvie Wilkinson)在判詞中寫道。

川普與白宮官員表示,他們將遵守法院裁決,但總統本人仍持續抨擊多位作出裁決的法官,且政府有時在執行判決上動作緩慢。

整體而言,這一切構成了對美國憲政體制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這套制度過去數百年一直依賴一定程度的善意運作。

在這場權力推進行動中,川普固然是核心推手,但其中一位主要的「攪局者」,卻是一位並非出生於美國、卻在美國建立起商業帝國的人。

第32天:政府瘦身——馬斯克身穿黑衣、揮舞電鋸登場

身穿全黑服裝、戴著墨鏡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站在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CPAC)舞台中央,享受支持者的歡呼。 (相關報導: 「永不投降」的川普,為何在關鍵政策上屢屢退縮?《華爾街日報》:嘴上硬漢已力不從心 更多文章

這位世界首富、被川普任命為「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人,誓言要削減聯邦政府數兆美元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