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商業航運樞紐希德拉賈伊港(Shahid Rajaee)26日發生大規模爆炸,目前至少已有40人死亡、上千人受傷,連總統裴澤斯基安(Masoud Pezeshkian)都趕赴現場。由於爆炸現場出現橙褐色濃煙,專家推測可能涉及火箭燃料,但德黑蘭目前仍對事故原因保持低調。
CNN報導,伊朗南部港口城市班達阿巴斯(Bandar Abbas)附近的希德拉賈伊港26日發生嚴重爆炸事故。根據目擊者報告與現場影片顯示,爆炸起因可能是貨櫃區的化學物質起火,隨後引發更大規模的爆炸。伊朗國家電視台報導,死亡人數已攀升至40人、另有上千人受傷,其中190人仍在醫院接受治療。
伊朗紅新月會主席庫凡特(Pirhossein Koolivand)表示,救援人員已投入滅火工作,並使用飛機將海水傾倒至火場。截至27日,現場80%的火勢已被控制。

CNN今年2月曾報導,數百噸與伊朗飛彈計劃相關的化學物質運抵該港口,3月也有類似化學品的進口記錄。情報來源表示,這批過氯酸鈉足以生產約260個伊朗「城堡破壞者」(Kheibar Shekan)飛彈、或200枚「烈士卡希姆」(Haj Qassem)彈道飛彈彈的推進器。
《紐約時報》也引用一名與伊朗革命衛隊(IRGC)有聯繫的消息人士說法,認為爆炸可能涉及過氯酸鈉(sodium perchlorate),這是一種固體火箭燃料的主要成分,但CNN無法獨立核實這項說法是否屬實。
伊朗官方目前仍對爆炸原因保持低調,伊朗海關總署表示,爆炸可能是由港區內儲存的危險化學品引發,但未具體說明是哪種化學品。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則澄清,爆炸與附近的煉油廠、燃料儲罐或石油管道無關。伊朗國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發言人雷扎伊(Ebrahim Rezaei)則在X表示,初步調查顯示爆炸與伊朗國防部門無關。

爆炸現場的影像顯示,橙褐色濃煙從碼頭的貨櫃區升起,這種顏色通常與化學物質如硝酸鈉或氨氣有關。不過也有專家對CNN表示,可能是普通化學品引發爆炸。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化學教授安德烈亞·塞拉(Andrea Sella)指出,這次事故可能符合硝酸銨爆炸的特徵。硝酸銨廣泛用於肥料與工業炸藥,但若儲存不當,極易引發強烈爆炸。
此次爆炸發生之際,正值中東局勢緊張以及伊朗與美國就核計劃進行談判之時,但伊朗並未表示這次爆炸是遭到軍事攻擊。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27日下午抵達爆炸現場,視察災情並慰問傷者。他在與官員的會議中強調:「我們必須查明事故原因。」根據官方媒體報導,當地省長穆罕默德·阿舒里(Mohammad Ashouri)已宣布為期三天的哀悼期。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如何因應比對等關稅更致命的情況?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