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市場菜販廖炯程近期分享了自製的「黃豆家族拓譜圖」,以可愛的視覺化方式解釋各種豆製品的製作流程。讓大家分清楚日常食用的豆製品間的關聯性,以及常見的誤解。更點名出有三大名字裡雖有豆腐,但是卻與豆類沒什麼關聯性的假豆腐。
小心買到假豆腐!菜販曝分辨方法
從圖中可見,黃豆家族的製作過程主要從毛豆(未成年的黃豆)開始,毛豆長大後成為黃豆、黃豆經磨製後可製成豆漿。都將烹煮後會成為豆皮;加入凝固劑後成為豆花、嫩豆腐;拿去壓製就會變成板豆腐,而板豆腐就是大家常吃到的各式豆製品的前身。
板豆腐拿去冰就會是火鍋裡常煮的凍豆腐;若將板豆腐壓乾會變成白豆干,滷製後會變成黃豆干,再滷製會變成黑豆干;如果板豆腐拿去炸就會變成三角豆腐;發酵後成為豆腐乳,將其再拿去炸就變成臭豆腐。

廖炯程表示,雞蛋豆腐的主要成分其實是雞蛋,而非黃豆;百頁豆腐是由大豆蛋白與沙拉油製成的產物;被視為甜點的「杏仁豆腐」使用杏仁粉和海藻膠製作,與豆腐完全無關。
資料來源:《廖炯程》 (相關報導: 豆干要買黃的還白的好?菜販曝選這1種最好!很多人都誤會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