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關稅的衝擊,不少依賴對美出口的中國企業正面臨營運困境,訂單銳減、利潤歸零、甚至不得不裁員與暫停擴張,企業主們進退兩難,專家也指出,若關稅壓力長期未解,勢必加速中小企業倒閉潮,甚至迫使部分業者永久撤出美國市場。
出口利潤蒸發,中小企業生存困難
根據外媒《巴隆周刊》報導,廣東佛山經營陶瓷外銷的「和陶工坊」創辦人劉文怡,現今只能看著打包好的茶壺無人下單,她透露,美國加州的主要買家已因爲新關稅而取消訂單,因為新關稅令她的產品總稅率已經飆破150%,她形容道:「就像門突然砰地一聲關上了。」並表示,她們原本希望能穩住美國市場價格,因為工廠7成的商品都是出口到美國,然而卻發現利潤早已被吃光,如今等同在賠本出貨。
這場貿易風暴不只衝擊陶瓷業,也波及電子工具製造業,寧波某電動工具公司表示,自家一款無線電鑽因爲關稅成本增加近10美元(約新台幣325元),「我們沒辦法轉嫁給零售商,因為他們會直接放棄合作」,公司因此裁減15%人力並叫停擴產計畫。主管也坦言,原本以為熬過疫情可以復甦,結果又碰上這場沒人能控制的關稅風暴。
中國出口企業三難抉擇:吸收成本、改線供應,或撤出美國
《巴隆》報導指出,眼前的選項只有3種:自行吸收成本、重整供應鏈,最糟糕的則是退出美國市場,但對於原本利潤就薄如紙的中小企業來說,每一條路都充滿不確定性。
面對出口重創,一些企業試圖轉向內需市場或重新包裝商品吸引本地消費者,例如主打「國貨熱」的策略,將外銷品標榜為「出口等級」在國內販售,但這樣的轉型仍難與房市低迷和消費信心疲弱的現況抗衡。
有業者選擇將生產移往東南亞尋求轉機,家居品牌Reframe Living創辦人指出,中國消費者不見得會購買300美元(約新台幣9700元)的空氣清淨機,「那樣的產品設計用於洛杉磯的高端住宅,並不符合中國城市的老舊住宅」,因此考慮把最終組裝階段搬到印尼以降低稅負。 (相關報導: 「習近平前腳剛走」立刻背刺中國!他們被徵49%關稅真的怕,秒修法阻洗產地 | 更多文章 )
雖然大部分中國中小出口商目前仍持觀望態度,然而不確定性已深刻影響他們的經營信心與資金運用,若美方關稅政策持續高壓,未來恐將有更多企業關閉或徹底退出美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