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多數台灣年輕人願意上戰場」,是不是一種社會期望偏差?莫少白談抗敵民調的可能迷思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20241208-黑熊學院舉辦的「台灣主站派、接力護台灣」遊行8日抵達華山中央藝文公園,與民眾一起完成「DEFEND TAIWAN」千人排字,圖為網紅八炯(右)、陳柏源(左)。(劉偉宏攝)

台灣知名作家龍應台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台灣年輕人面對中國入侵更傾向投降」後,學者吳文欽(中研院)與潘欣欣(東吳大學)在《外交家》強調「台灣年輕人並非失敗主義者」—因為大量學術調查顯示,台灣民眾非常願意為了保家衛國而戰。不過淡江大學外交系副教授莫少白指出,不該直接將民調結果直接等同於社會韌性。

龍應台日前受邀撰寫《紐時》客座評論,極力宣揚「和平優先論」,主張「台灣和平才有民主」、「台灣應立即展開全國對話,思辨如何與中國和平相處」、「不能讓拋棄台灣的強權決定我們的未來」。不過龍應台引用Dcard調查,宣稱「大部分受訪者在烏克蘭的遭遇之下,都不願意保護台灣對抗中國,而是寧願選擇投降」,並以此作為台灣民意與其立論的參照點,引發爭議。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