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激烈博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21日在北京一場經濟交流會上說,在美國川普政府大幅調高對中關稅後,中美貿易確實存在脫鉤的風險,但完全脫鉤的可能性不大。他又認為,在高關稅下,美國企業及民眾面臨的困難比中國大,關稅政策最終將被拋棄。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初重返白宮後,再度打響美中貿易戰,並在4月上演最激烈的關稅博弈。川普4月9日暫緩執行高於10%的對等關稅90天,唯獨對中國的對等關稅上調至145%的關稅,部分商品的稅率更高達245%。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則徵收125%的報復性關稅,並且宣稱「不會再陪美國玩數字遊戲」。然而,美國4月11日豁免智慧型手機、電腦、半導體晶片等進口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減緩美國消費者面對的物價衝擊。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21日在北京舉行經濟專題沙龍活動,林毅夫在會上認為,中美難以完全脫鉤,因為美國企業需要中國市場和供應鏈,「比如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在原來關稅基礎上再加145%關稅,很多美企都去找美國國務院(表示反對)。」
林毅夫還說,美國民眾也需要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對中國輸美國產品加徵關稅,讓美國老百姓的生活開銷增加很多,所以民眾也會想方設法省錢。像最近興起的中國跨境電商平台敦煌網就吸引很多美國消費者」。
他認為,在高關稅下,美國面臨的困難比中國大,因為中國可以透過內銷及尋找其他市場消化產能,但美國要將製造業遷回當地,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到,期間將面對供應和通脹。他相信這些不理性政策,最後被美國自己和世界其他國家共同拋棄。 (相關報導: 落實川普「美國優先」!盧比歐宣布重組美國務院 砍132個辦事機構、裁15%員工 | 更多文章 )
針對中美貿易未來是否存在脫鉤的風險,林毅夫說,不能排除中美貿易脫鉤的任何可能性,但「我覺得完全脫鉤的可能性不大」,高額的關稅最終將導致美國企業和人民受到巨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