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洗產地」躲避川普關稅,韓國急掃蕩「假韓貨」!韓美貿易談判前,首爾選擇切割北京、向川普表忠

韓美雙方將於4月24日展開貿易談判。圖為南韓代理總統韓悳洙(Han Duck-soo,左)4月8日直接與川普通話。(美聯社)

韓國當局21日揭露,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高關稅,頻繁將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偽裝為「韓國製造」、「洗產地」的手法愈演愈烈,韓國海關已展開專案調查。恰逢韓美將於24日展開貿易協商,這波行動被視為韓方對川普政府釋出善意。看來韓國夾在中美兩大經濟強權之間,不得不選邊站

《日經亞洲》報導,韓國關稅廳21日發布調查,2025年第一季的「假韓貨」出口總額達295億韓元(約新台幣6.7億元),其中出口美國的比例高達97%,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2024年全年的相同案件總額為348億韓元(約新台幣7.9億元),也就是說,2025年第一季查出的總額已經直逼去年一整年的85%。

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145%的關稅。雖然韓國也名列「對等關稅」清單,但是暫緩90天實施、目前僅10%的稅率仍然相對優惠得多,吸引許多中國企業「洗產地」避開高關稅。

中國如何在韓「洗產地」?

韓國關稅廳調查指出,中國透過「間接出口」的手法、將中國或「洗成」韓國貨。例如將欲出口的床墊存放在中國人設立的韓國公司倉庫內,再偽裝成韓國製品出口至美國;價值33億韓元(約新台幣7,500萬元)充電電池材料由中國運至韓國後重新包裝、貼上韓國產地標籤;還有一例是,價值193億韓元(新台幣4.3億元)監視器零件進口至韓國,重新組裝後以韓國名義出口。

韓國關稅廳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打擊「洗產地行為」,也憂心若不制止,韓國的國際信譽將受損、本土產業也將因此受害。

與美貿易談判前切割北京?

韓國將於24日與美國展開「2+2」財長與貿易部長雙邊協商。《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方打算要求韓方禁止中國的「洗產地行為」。對此,中國商務部21日回應,絕不會接受任何損害中國利益的協議,並將堅決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任柯特勒(Wendy Cutler)21日告訴《韓聯社》:「北京這番警告,可能讓韓國更頭痛。韓國拼命想安撫美國,但能做到的恐怕也有限。」。

然而,這波掃蕩「假韓貨」的行動,顯示韓國也許已經選邊站——切割北京、向美國靠攏。《日經亞洲》稱,韓國透過打擊「詐欺出口」試圖拉攏川普政府。

除了美中韓三方貿易角力,柯特勒還擔憂,韓國即將在6月3日舉行總統大選,內部政治動盪也可能讓貿易談判變得更複雜。

韓國談判團隊抵美

韓媒《韓聯社》與《特別經濟》報導,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崔相穆、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音譯,안덕근)已於23日接連抵達美國華府,準備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ant)、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展開協商,川普也可能參與會談。 (相關報導: 韓國總統補選最新民調 在野前黨魁李在明38%支持率維持領先優勢 更多文章

雙方將會提出各種經濟和安全議題,包括關稅問題、貿易平衡、造船合作、液化天然氣計畫、國防預算分享和匯率。崔相穆表示:「我們將傾聽美國的關切,並積極闡明我們的立場、努力擴大雙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