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內稻米價格創下逾半世紀新高,迫使政府26年來首度自韓國進口稻米救急,以紓緩糧價壓力。根據《彭博》與《韓國東亞日報》報導,韓國農協國際、韓國農水產食品流通公社(aT)4月促成對日出口,首批2公噸「地頭陽光」品牌稻米於4月10日開賣後即售罄,另有20公噸追加貨預計下週抵日。
這是自1999年以來,韓國稻米首度以零售形式進入日本消費市場。此舉不僅打破多年貿易壁壘,也象徵雙邊農產品貿易進入實質交流新階段,對出口受阻的韓國農業及物價高漲的日本民生皆具突破意義。
《東亞日報》指出,此次出口的稻米來自全羅南道海南郡,由沃川農協出品,為2023年收成、2025年3月加工,專為日本市場量身設計。銷售平台涵蓋韓國農協運營的koreafood.co.jp,以及東京新大久保地區的韓國超市等實體通路。
《彭博》則引述日本總務省統計數據指出,2025年3月白米價格年漲幅高達92%,為1971年以來最大漲幅。稻米供應吃緊、氣候異常與生產成本推升,是導致國內糧價飆升的主因,進口稻米成為消費者追求價格穩定的替代方案。
儘管日本每年約有77萬公噸稻米享有免稅配額,超出配額部分仍需繳納高達每公斤341日圓(約新台幣75元、韓元3400元)的進口稅,形成長期非關稅性障礙。但在價格與品質兼具的情況下,韓國稻米仍展現實質競爭力。
韓國農協國際東京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這是韓國稻米首次以零售形式打入日本消費市場,2公噸產品迅速售罄,顯示市場接受度極高。我們將持續追加供應,穩定出口節奏。」
此次日本鬆口進口韓稻米,除國內物價因素外,也與區域與全球貿易格局變動有關。美國前總統川普重返政壇後再度主張高關稅與貿易保護主義,亞洲出口導向型國家面臨新一波壓力。南韓4月出口下滑,促使政府加快拓展鄰近市場的腳步。
與此同時,韓中日三國貿易部長上月於首爾舉行三邊會談,重申自由貿易與深化區域合作的重要性。觀察人士指出,雖然此次稻米貿易規模不大,但已為東亞農產品自由流通打開實質對話窗口。
若日方未來能針對稻米配額與稅率機制採取更具彈性的調整策略,不僅有助抑制通膨,也將為韓國農產品出口建立穩定通道,形塑東亞糧食合作的雙贏新局。 (相關報導: 日美關稅談判》石破茂「堅守立場,不讓步」 稻米卻將成首波讓步項目?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