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17日)於第一季法說會上表示,美國總投資金額提高至1650億美元,未來約30%的2奈米最先進製程產能將部署於美國,以滿足Apple、Nvidia等關鍵客戶對AI加速晶片的強勁需求。不過,他強調,儘管美國大舉擴產,「台灣仍是技術研發與製程的核心基地」。
台積電將在新竹與高雄新增11座晶圓廠與4座先進封裝廠,全力備戰2奈米與後續製程,並已確認,2奈米製程(N2)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台灣率先量產。
AI撐住Q1營收,Q2要發1040億現金股利
回顧2025年第一季,台積電營收達255億美元,季減5.1%,主要受到智慧手機市場進入淡季影響。然而,AI相關應用成為護城河。高效能運算(HPC)平台逆勢成長7%,貢獻營收占比拉高至59%;相對地,智慧手機平台營收則季減22%,占比降至28%。
1月21日花蓮地震一度導致部分晶圓報廢與生產中斷,但台積電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修復,營收最終優於市場預期中值。財務長黃仁昭指出,地震與海外廠初期成本攤提影響下,毛利率略降至58.8%,營業利益率則為48.5%,單季每股盈餘達13.94元,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32.7%。
展望第二季,黃仁昭預估營收將落在284億至292億美元之間,季增約13%、年增高達38%。毛利率與營益率則分別落在57%至59%、47%至49%區間。他強調,成長動能主要來自3奈米與5奈米製程放量。
全年美元營收成長預估維持在「中段20%」區間不變。公司自由現金流於首季增加2670億元新台幣,並將在第二季發放1040億元現金股利。
海外擴產壓力增,毛利面臨稀釋
魏哲家指出,AI加速器需求強勁,包括AI GPU、ASIC與控制器等關鍵晶片,2025年整體需求可望倍增。公司正同步擴充先進封裝(CoWoS)產能,以支援客戶大量需求。他預期,2024至2029年之間,AI加速器業務將以年複合成長率40%中段速度穩健成長。
不過,隨著美、日新廠陸續量產,毛利率正面臨地緣製造成本壓力。熊本廠已開始稀釋毛利,亞利桑那廠自第二季起亦將帶來影響。黃仁昭坦言,2025年全年預估毛利率將因此被稀釋2%至3%,未來5年內可能擴大至3%至4%。
黃仁昭補充,「與客戶持續就定價進行討論,會反映資本密集與地理彈性的價值,進展順利。公司長期仍以維持毛利率在53%以上為目標」。
魏哲家:「關稅是政府議題,台積電不參與」
在製程技術路線上,台積電強調將按時推進N2系列製程。N2將於2025年下半年在台灣率先量產,效能預期較N3e提升10%至15%,功耗降低20%至30%。後續延伸版本N2P將於2026年下半年接棒,效能與能效表現再進一步。
更先進的A16製程則導入Super Power Rail設計,預計2026年下半年投入量產,鎖定高複雜度HPC應用。A16相較N2P效能可再提升8%至10%、功耗再降15%至20%,並具備更高晶片密度。
針對台美關稅問題,Morgan Stanley詢問台積電是否參與談判及是否有客戶提前拉貨。魏哲家回應:「關稅是政府間議題,台積電不參與,但我們尊重政策制定。」黃仁昭則指出,目前未觀察到關稅影響異常出貨等現象。
JPMorgan則關注美國擴產進度與人才缺口問題。魏哲家表示,美國政府積極協助發放營運許可,擴產主要是為滿足在地AI需求。黃仁昭補充,公司已與客戶協調定價機制,力求在保障毛利的同時維持競爭力。 (相關報導: 諾貝爾經濟學家怒了! 克魯曼:中國帶槍來打關稅戰,美國只帶了一把刀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