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達成關稅戰「休兵協議」,並展開為期90天的觀察期後,日本首相石破茂悄然調整與美國的談判策略,原訂於6月中旬敲定的日美雙邊貿易協議時程延後至7月初,意圖在美國對等關稅暫緩期屆滿(7月9日)前創造談判空間。
然而,石破一方面在對美談判上遲遲未能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在國內面臨支持率滑落與黨內權力版圖重新洗牌,外交與內政雙重壓力正逐步侵蝕其改革者光環。
石破內閣支持率僅33%,逾4成憂關稅傷經濟
石破政府原希望能趕在6月中旬G7峰會前與美方達成協議,以展現外交成果;然而兩度赴美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皆無功而返。川普儘管曾公開表示希望與日本儘快敲定協議,但其在具體承諾上態度反覆,尤其對日本最關切的汽車關稅問題始終不鬆口。
石破本人於5月初則改變語氣,強調「無需急於達成協議」,並重申日方絕不接受一面倒不利的安排。目前日本政府正密切分析美中最新達成的協議內容,以及美英先前的貿易安排,企圖掌握華府談判節奏,為下一回合談判鋪路。日媒《朝日新聞》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石破茂計劃於7月9日左右訪問美國,屆時美國政府設定的90天對等關稅暫停期將結束。
儘管石破試圖透過外交斡旋穩住政權,但國內政治根基卻持續鬆動。根據NHK在1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石破內閣支持率僅33%,較上月下降2個百分點,不支持率則上升至48%。
該民調報告另發現,超過40%的受訪者「非常擔憂」美國關稅對日本經濟造成衝擊,而對日美談判「完全沒期待」或「不太期待」的比例合計高達47%。數據不僅反映石破在對外談判上未能安撫市場,也說明其一向標榜的「改革者」形象正在失靈。
遭批強硬無效,對美無籌碼、對中缺戰略
「印太論壇」特別顧問、開南大學區域發展中心主任陳文甲接受《風傳媒》訪問時指出,石破過去以「反派閥」「打破舊體制」的形象贏得基層與輿論支持,但自從選舉失利後,這種形象反而轉化為壓力來源。
陳文甲進一步表示,自民黨傳統主流派如岸田派、麻生派本就對石破心存芥蒂;如今在野勢力走強、青年世代議員崛起,黨內中生代也開始私下醞釀「接班布局」。
近期,包括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等政要密集公開露面,強調「穩健政策」與「外交實務」,外界普遍解讀為在為「後石破時代」鋪路。高市與西村更於近日分別訪問台灣,強調日台關係與地區安全合作,藉此強化自身外交能見度與領導人形象。
諷刺的是,石破曾誓言打破派閥政治,如今卻在政權邊緣不得不尋求與麻生太郎、茂木敏充等老牌政治人物修好,「改革者」的標誌性形象一夕潰散。黨內氛圍也從「如何穩住石破」轉向「如何接手石破留下的真空」。
在外交方面,石破面臨來自美中雙邊的同步壓力。陳文甲認為,石破雖強調「堅守國益、不輕易讓步」,但始終缺乏實質籌碼,更未能有效遊說美國國會與產業界。國內批評聲浪直指其「強硬無效,陷入外交孤立」。
陳文甲分析,石破政府在對中政策方面,雖試圖以文化交流維持對話,包括派遣自民黨幹部訪中、討論大熊貓租借、恢復青年交流等,卻無法掩蓋戰略矛盾。中國海警直升機日前侵入尖閣諸島空域,引發日本輿論強烈不滿。儘管中方對政黨交流持正面態度,但安全對立卻日益升高,形成「交流升溫、戰略對立」的雙重格局,讓石破政府顯得進退維谷。 (相關報導: 日美關稅談判》石破茂「堅守立場,不讓步」 稻米卻將成首波讓步項目?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