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老屋通常是指20年以上的房子,像這樣的房子即便屋況良好,屋內格局不用大幅改動,但有些該做的還是不能省,像是水電管線的更新,因為水電管線用久了會開始有損壞狀況,因此一般只要是15~20年的房子,就建議要全屋換新。
再會保養,風吹雨打了幾十年的房子總是會壞會舊,其中最可能出現的就是漏水、壁癌、窗戶不堪使用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大多需要藉由泥作、防水工程來處理解決。以上這些都是新成屋裝潢不會有的問題,卻是老屋一定要做的修繕,且只有解決了老舊屋況,才能開始進行一般新成屋的裝修環節。
除此之外,新成屋的裝修通常不會大動格局,所以裝修施工時間不會太長,約2~4個月就能完工,而老屋翻新除了打除舊裝潢,還要進行基礎工程完善結構,接著才能開始裝修,花費時間需要更久,通常約要3~9個月才能完工。
整體來看,老屋要付出的時間與要施作的工程,都比新成屋要多,也因此費用相對會高出新成屋許多,因此建議想進行老屋翻修的人,除了裝潢費用要高估,預備金也要多準備一點,以應付老屋不可預期的變數。
和新成屋相比,老屋有什麼優勢?
雖說老屋價格上比新成屋低,但不只施工程度複雜,而且施工期還比較長,這樣看來,買老屋翻修真的比較有優勢嗎?其實還是有的,雖說翻修施工時間和花費比新成屋來得高,但公設比卻比新成屋低,也就是說可使用坪數比較大,而且大部分老屋位在市中心,地理環境佳,生活機能完整,而因為市中心可做為建地的土地已經不多,所以新成屋多半位於郊區,生活機能還有待發展。
其實買新成屋或買老屋,應該要看個人需求與條件,實在沒有足夠的資金,又想要有間房,轉而買老屋翻修是一種選擇,但最終還是應從自身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又或者對居住空間與未來生活的要求為何,多從幾個面相思考,才能真正找到一個理想中的家。
老屋翻新後,大約還能住幾年?
公家機關辦公房舍如為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使用年限為60年,如為住宅用則為55年,加強磚辦公房舍為35年,如為磚石牆載重者為30年。也就是說,從相關法規來看,屋齡50年以內的房子仍然在適合居住的範圍內,但是否真的適合再住下去,其實還是要看實際居住年限與施工品質和建築品質。
想要老屋翻新然後住得長久,首先在購屋前就要先留意房子耐震係數,及建商是否提供建築安全履歷,並檢視外觀狀況、評估結構安全,只要基本屋況確定沒問題了,接著就是後續的翻修工程要做確實,將該解決的漏水、結構等問題都解決了,等到入住之後,固定並持續做房屋維修,那麼其實老屋要再住個20年也不成問題。
作者介紹|台灣東販編輯部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老屋裝修基礎課》(原標題:聽說老屋翻修費用比新成屋高出許多?) (相關報導: 台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房價為何卻居高不下?專家曝背後關鍵,難怪房價跌不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