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宇觀點:何時再見台鐵「老大象舞春風」?

台鐵公司正式宣布自6月23日起調漲票價。(資料照,柯承惠攝)

就在4月7日史上第一個黑色星期一,台鐵公司正式宣布已凍結30年的票價,自6月23日起調漲。只因台鐵公司是國營公司,所以有立委大駡正值「川普製造國難」萬物齊漲之時,台鐵公司卻帶頭漲價,也有專家批評台鐵公司沒有考慮其運價調漲對於市場和乘客的影響,花東觀光業界則帶隊到花蓮火車站抗議,一時駡聲連連。而台鐵公司則委屈地回應雖票價調幅26.8%,但客運利潤也僅0.36%而已。想想台鐵,看看高鐵,別人的服務品質、準點率、人員的服務精神和態度,台鐵有嗎?除了「台鐵便當」為人稱道,被稱為「被火車耽誤的便當店」外,台鐵還剩下什麼?難怪一提票價調漲,就有人怨懟。畢竟大型企業,最重要的是「公司治理」,台鐵公司要能大破大立,要在運工機電,從管理、營運、財務、維修等全面改造,無論縱向或橫向連結,從上層到最底層,都要能實現紀律上的自我要求,以重建公司組織文化,要不怕得罪人的汰劣拔優,要有「盈虧自負」的觀念,要能「獎懲分明」,要能上下一心,台鐵最大問題就在上令不能下達,上層三申五令,下層老是各行其是,所有規定總被忽略,同樣事件老是重演,如此一來,要台鐵「公司化」何用?調漲票價了,問題還是未解,日後總是有人說嘴。當然,台鐵同仁薪資較諸軌道同業,確屬偏低,長期以來招不到優秀人才,公司化後面臨近2000人力缺口,雖經2次從業人員招募,縱經公司正取加倍,但應考人不多,錄取率僅13%,尤其現今電務、機務人力調度緊繃,連車輛維修也無法及時處理(花東電務段尤甚),更不用說台鐵班次延誤及誤點了。所以票價調整後,台鐵基層同仁的調薪當屬第一要務,否則人力永遠長期短缺。台鐵票價調漲有利於台鐵公司票箱收入,或可免去如同去年的大虧138億元,也可以強化車輛維運成本支出,甚或強化台鐵全線(尤其東線)邊坡電子檢測設施,防杜災害所致行車事故,有利行車安全。但要台鐵公司5年內不虧,也不實際,只是多虧少虧而已。除非政府為鼓勵公共運輸,對於基本民行權利及鼓勵減碳,持續給予台鐵公司為因應政府政策及地方政府要求,所提各類輸運優惠方案(如花東、T P A S S等)或對季節性彈性票價給予補貼,才能在票箱收入上少虧為贏。又台鐵同仁過往大都普遍靠經驗在工作,沒有風險辨識及風險管理觀念。今天出問題,三天後就忘記。永遠不會落實標準SOP,公司化後「公司奬懲制度」如無法徹底落實,不把「安全」、「責任」、「榮譽」、「紀律」銘記在心,不把「風險管理」、「危機處理」當做公安大事來看待,而公司也祗會作「行政處分」就帶過,那麼往後台鐵大小事故(件)還是會不斷發生。單看去年,公司化的頭一年,行車事故(件)就1009件,較公司化前一年更多出232件,甚至還頻傳出軌事件,今年更誇張還有司機行車中違規講手機,導致超出月台倒車,行政院運安會要求依國際慣例於駕駛室加裝監視器,卻有企工及駕駛反彈,完全默視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台灣高鐵發生這種事,結果會如何,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台鐵公司握有不少環島黃金地段資產,要能儘速引進外部企業高階企管、懂得都市計畫的人力主管,進行資產全面性、有序性的開發。像日本、歐洲等國之軌道附屬事業收入,都幾乎佔整體總營收二分之一以上,可知這一步路對台鐵公司多重要。有附屬事業的大幅收入,台鐵同仁才能看到公司的穩定未來,才有更多加薪的機會,公司才能留才、攬才。可惜台鐵公司化一年多年完全看不到整體附屬事業發展藍圖,令人扼腕。台鐵公司要能「落實」與各大學軌道系所之產學合作,高薪優先引進各大學院校畢業的年輕新活力、新血輪,也讓同仁可以安排時間進修,以「提序升級」「加薪」方式讓同仁學以致用,學習在新列車上使用高科技、高技術,甚或配合最新AI發展的列車新技能,而在舊列車設施設備更新上,同仁也要能自我學習成長,以嫻熟的技能來監控及降低事件或事故發生頻率。更要的是台鐵董事會的改組,董事會不必然全部要由政府指派機關人員來擔任董監事,這只會官官相護,讓董事會完全聽命行事,徹底失去董事會自我認知功能。一定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由企業界及軌道專業人士來擔任,才更符合「企業治理」精神及獲得更好的建設性意見。交通部要能趁早放手,否則台鐵公司永遠長不大。如今凍結30年的票價已調漲,台鐵如3年內無法讓人看到具體績效(至少準點提升、事故減少)恐得不到人民諒解。台鐵縱使無法「腐木生芽綠意濃,紅苞凝露染晨風」,那就多點企業思維,學學「高鐵化」,讓自己在5年內是否可以「老大象舞春風」吧! (相關報導: 火車票確定漲價!台鐵新票價最快6月23日上路 旅客「這樣做」比搭公車便宜 更多文章

*作者為前交通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