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人才博弈升溫!「海歸潮」數學教授伉儷落腳浙江寧波新大學

許多華裔學者表示,在美國學術氛圍逐漸收緊之際,中國的研究資源、支持政策與產業鏈協同能力成為他們重新考慮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美聯社)

美中兩國圍繞科技主導權與學術資源的競爭已不僅限於實體商品或軍事領域,更滲透至高等教育與研究機構的層面。根據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近日官網公告,應用數學專家陳敏自2025年起受聘為該校理學部教授,而她的丈夫沈捷則自2023年擔任數學科學學院院長。兩人皆為國際學術界知名學者,曾長期任教於美國普渡大學,沈捷並曾擔任該校計算與應用數學中心主任。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兩人結識於1978年的北京大學數學系,2002年共同赴美任職普渡大學,育有三名子女。隨著子女陸續離家上大學,他們開始評估回國發展的可能性,並最終選擇加盟由半導體企業家創辦的東方理工大學。陳敏的研究涵蓋非線性波動、數值建模、偏微分方程與攝動理論等應用數學領域;沈捷則以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為專長,研究方向包括譜方法理論、計算流體力學與材料科學模擬。兩人多年合作無間,是中美學術交流的重要橋梁。

東方理工成科技自主示範,聚焦「卡脖子」技術突破

陳敏與沈捷任教的東方理工大學由中國「晶片首富」、韋爾半導體董事長虞仁榮出資創建,並獲得浙江省與寧波市政府支持。該校定位為支援中國在先進科技領域實現原始創新的關鍵平台,期盼打破長期技術依賴的局面。該校即將於2025年招收首屆學生,課程規劃聚焦於電子資訊、先進製造、人工智慧、材料科學與數據工程五大領域,持續向全球招募高水準教學與研究人才,打造一流的科研與教學環境。

東方理工大學的成立被視為中國科技高等教育轉型的重要象徵,其辦學理念旨在銜接產業需求與技術自主,尤其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更被寄予厚望。

應用數學系教授陳敏和沈捷夫婦。(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網站)
應用數學系教授陳敏和沈捷夫婦。(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網站)

「海歸潮」再起,華裔學者加速回流中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自2023年以來,至少已有17位頂尖學者從海外返華任教,其中多數原服務於美國高校,且多集中在數學與物理等基礎研究領域。此現象被認為是新一波「海歸學者回流潮」的具體反映。

這些人才回流的背後,部分原因與美方日益嚴峻的科技審查有關。儘管美國司法部在2022年正式終止針對華人學者的「中國行動計劃」,但其所帶來的寒蟬效應仍深植人心。如今隨著前總統川普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升高,學界對該行動計劃重啟的擔憂再度升溫。

許多華裔學者表示,在美國學術氛圍逐漸收緊之際,中國的研究資源、支持政策與產業鏈協同能力成為他們重新考慮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孫玉濤指出,自1949年建政以來,中國歷經三波主要的海歸潮。第一次出現在1950年代初建政初期,第二次為1990年代改革開放深化階段,而第三波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持續至今。

清華大學校園。(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中國透過高校擴張、新型大學設立與高階人才引進策略,試圖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學術體系。(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歷史三次海歸潮,中國「人才吸力」與日俱增

孫玉濤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目前中國正處於第三次「歸國潮」中,且此波回流顯現出明顯的雙向力量:一方面是美國政策「推力」日益強化;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在科研資源與發展空間上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尤其在人工智慧、晶片製造、先進材料與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中國積極引進頂尖學者,力圖在全球科技競賽中打破依賴格局、實現自主創新。

隨著科技與地緣政治日益交織,全球人才流動也開始受到國際關係的深刻影響。中國透過高校擴張、新型大學設立與高階人才引進策略,試圖建構具國際競爭力的學術體系。陳敏與沈捷的選擇,某種程度上正是這場全球人才競賽下的縮影,亦折射出中國高教戰略布局與國家創新能力建設的企圖心。 (相關報導: 抵制川普245%「濫徵關稅」!習近平訪大馬號召「全球南方」再出發,對抗地緣經濟風險 更多文章

從普渡大學到東方理工的轉變,不僅是職業抉擇,更是國際秩序變動中,知識與價值流向的新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