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戰爭中,攻城戰往往是決定勝負的關鍵,然而俗語有云「守城容易,攻城難」,可見強攻城池並非易事,甚至可能付出慘重代價,既然如此,為何軍隊不選擇繞道而行,避開艱難的攻城戰呢?對此,中國歷史作家張程分析後,結岀古代軍隊之所以「非攻不可」的三大考量。
古代打仗為何一定要攻城,不能繞過嗎?
張程指出,古代軍隊必須攻城的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古代城池不僅是民眾聚集之地,也是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攻下城池意味著控制整個區域的主導權,且戰爭的核心目標往往是奪取領土、擴展勢力,控制城池是達成此目標的關鍵。
其次,若選擇繞過城池,軍隊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既有來自正面的敵軍威脅,又可能遭遇來自後方的追擊,容易增加傷亡和造成混亂。
第三,許多古代城池位於交通要道或險要地形,掌控了關鍵的通行路線,即便軍隊想繞行,往往也難以做到。
張程強調,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例如軍隊具備高度機動性或敵方即將瓦解,否則大多數情況下,軍隊不會輕易繞過城池,而是會選擇進行攻城,將其視為不可避免的必經之路。
資料來源:《抖音》 (相關報導: 古代戰爭結束後,射出去的箭最後都去哪了?歷史課本沒說的神祕真相,別傻傻被電視劇騙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