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賣飯糰和咖啡!《衛報》爆料,賴清德政府擬讓便利商店變身戰時避難所

連鎖便利商店7-11。(美聯社)

假如戰爭來臨,台灣民眾可能被送往最近的7-Eleven避難?

英國《衛報》指出,沒有人能確定中國對台發動攻擊時,究竟會發生什麼狀況,但政府似乎已做出一些假設預想。按照計畫,國軍與可能所有的警力,都將被派往前線對抗,只留下第一線應變人員負責照顧與維持社會秩序。而受到戰爭衝擊影響,幾乎能確定外部援助會因共軍封鎖而中斷。砲火也會破壞鐵路,空域則禁止非軍事航班起飛。網路或電話訊號,都可能因此中斷。

面對這個緊急狀態,根據外媒引述4名知情人士說法,一般民眾將被引導到國內超過1.3萬家便利商店,一方面躲避戰火攻擊,同時也要借用這些便利商店自有的物流系統,進行糧食、飲用水和醫療物資的配給,相當於防空洞的功能。

這個構想其實在當時新冠疫情期間,隨著7-11等便利商店與政府配合,在口罩短缺期間進行配給時,就讓便利商店成為政府的一個新選擇,要讓這個據點、轉型為戰時社區中心,這個構想來自賴清德總統成立、總統府下轄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該組織的宗旨,就是要負責讓台灣社會,提前做好戰爭或災難來臨時的準備。但包含統一超商在內,所有涉及此計畫的民間企業,至今都沒有任何一家做出回應。

加強巡邏任務的北京天安門解放軍官兵。(美聯社)
加強巡邏任務的北京天安門解放軍官兵。(美聯社)

中國武統計畫

中國從未放棄併吞台灣,雖表示理想狀況下,希望以和平方式達成,但若有需要將不排除訴諸軍事手段。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尚不具備全面侵台的能力,但正逐步接近。近年來,中國持續對台發動「灰色地帶騷擾」,手段涵蓋法律、經濟與網路戰,另外還有大量假訊息散播、影響力擴散與間諜行動。

解放軍不久前剛剛結束模擬封鎖台灣本島的演習,中國退役少將、學者孟祥青就表示,這類演習就是要模擬一個真實情境,「當台灣失去海上補給線,國內資源將迅速耗盡,社會秩序也會陷入混亂。」事實上,這一點正是台灣一直以來最擔心的最壞情況,而前述提到的委員會,就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確保在危機時期政府與核心服務能維持運作,關鍵物資、網路與基礎建設獲得保護,不會讓社會快速陷入崩潰局面。

解放軍對台發起大規模「開不了口的軍演」?軍事專家坦言「怪怪的」。圖為12月10日,戰鬥機降落在新竹空軍基地。(美聯社)
解放軍對台發起大規模「開不了口的軍演」?軍事專家坦言「怪怪的」。圖為12月10日,戰鬥機降落在新竹空軍基地。(美聯社)

雖然許多應變措施已經開始進行,包含設置新災害應變中心、避難與防空設施,加強各地便利商店的功能,物資分配與物流網路運作,但樂觀的預期,卻在一次沙盤推演中發現,現有框架底下存在非常多問題與漏洞,稍微出現一個變動,就可能讓整條線被迫完全停擺。舉例來說,戰時糧食供應該如何分配,特別在「公權力」代表缺席狀態下;或是當斷網或通訊中斷時,該如何即時轉達政府通告給民眾與鄰里長,這些都是過去各部會不會去想的事情。

能源與通訊系統

除了思維需要改變,台灣現有的能源與通訊系統,也存在致命弱點:因為我們極度倚賴進口。本身幾乎不產能源的台灣,一旦出現封鎖,勢必造成能源危機。過去多年以來,台灣大約97%的能源仰賴進口。根據不同燃料類型,目前戰略儲備大約只有90天的煤與石油,以及40天存量的液化天然氣(LNG)。畢竟無論避難所、醫院等相關設施,無處不需要能源。

另外,台電既有電網過於集中,大型電廠之間的長距離輸電線路,在戰爭期間都會成為被攻擊的主要目標。專家呼籲擴大多元再生能源運用,讓太陽能與風力整合入電網,才能真正讓企業與民眾因應可能停電的情況。

烏克蘭基輔郊外的天然氣儲存和轉運點。(美聯社)
烏克蘭基輔郊外的天然氣儲存和轉運點。(美聯社)

至於在網路設置,台灣必須設法強化自家資訊安全,因為光是2024一年,中國平均每天對台灣政府網站,發動多達240萬次網路攻擊。而這群駭客確實得手成功過,還一度讓火車站電子螢幕與7-11電視螢幕,甚至據稱入侵一家醫院的行政系統。 (相關報導: 報到、登機證、轉機通知一次搞定!ICAO推數位通行證,啟動近50年航空業最大改變 更多文章

對外聯絡方面,目前高度仰賴海底電纜的台灣,經常發生被中國船隻惡意切斷的問題,但台灣並未開通馬斯克(Elon Musk)的星鏈(Starlink)衛星網路服務,為了找到備用方案,台灣正打算發展商用低軌衛星系統,並打造自有系統,包括規劃中的700個政府與軍用熱點,未來必要時可開放給民眾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