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大學教授竟是月光族!她婚後發現致富不二法門後,滾出千萬養老金提前退休

錢不夠用、存不到錢的窘況,並不是只會發生在小資族身上,唯有開源節流、創造被動收入才能提早退休。(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明明節儉、沒有四處揮霍,為什麼就是存不到錢?理財專家江季芸表示,錢不夠用、存不到錢的窘況,並不是只會發生在小資族身上,自己曾任職大學助理教授,擁有不錯的薪資待遇,也是所謂的中產階級。但是結婚後,買車、買房、育兒、給父母孝親費、支應生活開銷等,年過40歲才驚覺帳戶裡的存款也是少得可憐。每天忙得團團轉,卻沒有累積太多資產,也沒有因為努力工作而變得富有。

藉由反思自己的金錢觀念和消費行為模式,她開始學習記錄收支流向,同步進行理財與投資,在釐清留不住財富的原因之後,經濟狀況開始改善,資產也穩健增長,最後成功累積千萬退休金,達成提前退休的目標。

許多人在月初領到薪水時,便下定決心這個月一定要存到錢。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錢也一天一天花,轉眼間到了月底,才驚覺薪水也花完了。下個月領薪水時,再次立下要存錢的願望,然而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每個月的薪水都隨著時間大江東去,幾乎沒有存到錢。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狀況?因為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有多少錢,又低估自己花了多少錢,特別是在不知不覺中,花了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多的錢。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平常使用信用卡、行動支付,每一筆都是小額支出,收到帳單時才驚覺,怎麼這些小錢累積起來的金額竟然這麼多?原本很高興這個月銀行帳戶裡終於有餘額,可以把錢存起來了,結果卻必須把錢拿來繳信用卡費,儲蓄目標再度宣告失敗。

致富練習#1 檢視每月收入

Q1. 你的主要收入很固定,還是起伏不定呢?

例如:我的主要收入是每個月的固定月薪,三節有獎金,獎金按照工作表現而定。

Q2. 你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例如:正職工作、接案工作、公司營收……

Q3. 你有其他的收入來源嗎?

例如:偶爾打工、網拍收入……

把自己擺第一,優先付錢給未來的自己

在「賺錢→花錢→賺錢→花錢→賺錢→花錢⋯⋯」的循環模式中,想要存錢的基本前提,是必須要有「剩下的錢」,所以儲蓄是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有剩餘的錢才有辦法儲蓄,沒有剩餘的錢就沒有辦法儲蓄。

先花錢、再存錢的順序,不容易成功。所以古代的巴比倫富翁教導大家,要先存錢、再花錢,把原本的順序調換過來。也就是當你一領到薪水或有收入進帳時,就「先」把一部分的錢提撥出來,自己「主動」把它存起來。由於你主動加入了儲蓄這個動作,便形成了「賺錢→儲蓄→花錢→賺錢→儲蓄→花錢⋯⋯」的新循環模式。

不少人常哀號自己不想再這樣惡性循環下去了,想要跳脫循環,你有沒有發現,這不就是一種「跳脫循環」、「斷除循環」的改變嗎?

一領到薪水或有收入進帳時,要先把一部分的錢優先付給自己!古代巴比倫富翁的建議是,先把10%的錢存起來,再用剩下的錢支付生活開銷。有些人可能會質疑,原本薪水的100%都不夠花了,存下10%後,薪水只剩下90%,有辦法過活嗎? (相關報導: 為何明明月薪不差還是存不了錢?專家曝普通人無法財富自由的關鍵:收入增加也翻不了身 更多文章

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突然飛來一筆必須花錢的意外,讓帳戶裡可用的錢頓時變少了。這時你只好這邊節省一點、那邊少花一點,最後還是勉強度過了那次的金錢危機。其實人擁有應變能力,當你遇到困難是具有彈性的,通常會根據帳戶裡還剩下多少可支配的金額,想辦法調整支出,讓生活可以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