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兩難!下班後少數真正放鬆時刻,「睡前躺床滑手機」卻可能讓你更累

躺在床上使用手機的人。(PhotoAC)

許多忙碌一整天的上班族,下班回家後少數能真正放空或放鬆的時刻,常常是睡前那為數不多的時間,許多人會舒服地躺在床上滑手機或追劇,但科學家卻從調查數據中告訴你,這個看似放鬆的行為,卻可能讓你明日白天更加疲憊,甚至存在高比例失眠的可能性。

這是一份發表於《精神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的最新研究,統計數據來自挪威的大資料庫「學生健康與福祉調查」(Student's Health and Wellbeing Survey),涵蓋超過4.5萬名18至28歲的成年男女。根據統計,每三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表示,曾經歷過某種形式的失眠,其中大約一半的人抱怨,這會影響他們白天的日常功能與精神狀態。導致睡眠障礙一大主因,就是睡前躺在床上使用手機,讓你沉浸在螢幕發出的白光之中。 

科學家調查後發現,在床上使用手機或平板、盯著螢幕一小時,就會使失眠風險增加59%,而且每晚平均睡眠時間也會減少24分鐘。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睡前使用手機或筆電等電子設備,的確會對睡眠習慣產生負面影響。研究團隊會對受訪者,詳細詢問關於睡前使用螢幕的行為、瀏覽的網路內容,以及他們每天的睡眠品質。發現任何形式或大小的螢幕,都會擾亂人們當晚的睡眠模式,而且不管你睡前究竟看了什麼內容都一樣,即使只是漫無目的地滑著社群平台,其干擾程度與觀看影集、電影、玩遊戲或聽音樂差不多。

報告主要作者、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古希爾博士(Gunnhild Johnsen Hjetland)表示,「相比螢幕顯示的內容種類,躺床觀看螢幕的總時長,才是真正影響的關鍵因素,這可能與『時間置換效應』(time displacement)有關,因為使用螢幕會佔據,原本應該用來休息的時間,導致你的入睡時間延後,在上班時間未改變狀態下,進而讓身體減少休息時間。」 

躺在床上使用手機的人。(PhotoAC)
躺在床上使用手機的人。(PhotoAC)

減少睡前螢幕時間,提高睡眠品質 

研究團隊建議,如果想真正改善睡眠品質,可以從減少睡前使用螢幕的時間開始下手,「假如你一直存在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而且懷疑觀看電子設備,可能是原因之一時,不妨嘗試減少在床上使用螢幕的次數,最好在睡前30至60分鐘內停止使用。如果真的無法避免,建議入睡前關閉設備的通知音效,建議將手機設置為「請勿打擾」模式,避免夜間受到干擾,進而打斷睡眠。」 

嚴重的睡眠障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並且是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誘因之一,從過往許多研究能發現,長時間處於睡眠不足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症狀。理想的睡眠時間,大約落在7至9小時,這同時有助於維持大腦在白天的正常運作。對於年輕學子而言,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也對學習與認知功能至關重要,熬夜念書不僅沒有好處,反而還會因為疲勞,對學校成績產生負面影響。 

2022年4月,疫情下的香港。睡眠。(美聯社)
香港民眾經過路邊大型睡眠廣告燈箱。(美聯社)

許多人認為手機螢幕發出的藍光,會欺騙身體和我們的大腦,造成其誤以為現在應該保持清醒,進而影響正常睡眠時間,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研究人員在報告中提到,手機發出的藍光,對人體生理時鐘的影響,其實與其他波長的光線相差不遠,真正影響你我睡眠的因素,主要是「光線的亮度」和「曝光時間的長短」。 

按照這邏輯推斷,許多市面上標榜「抗藍光」的眼鏡或應用程式,並未能有效改善睡眠。比起設法過濾藍光,要改善睡眠品質更有效的做法,是降低螢幕亮度或是縮短使用時間。此外,雖然睡前看了什麼,都會影響睡眠時長,但如果你觀看恐怖片或一些驚悚畫面,可能會引發壓力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干擾更多層面的睡眠,甚至造成深層睡眠和快速動眼期(REM)睡眠時間縮短,進而讓身體沒法獲得足夠休息。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罹癌風險!專家告訴你一週幾杯才不影響健康 更多文章

那睡前放空時間該怎麼辦?科學家建議:看紙本書籍或無背光的電子閱讀器,那樣才能真正提升睡眠品質,又不是造成身體更加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