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鄭英耀今(14)日表示,校園手機使用原則將於下周之前公告,將以「集中管理」為原則,但尊重各校與師生、家長共同討論和制定出的管理方式。
學生族注意了!9月起到校「手機統一管理」,實施年級曝光
教育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數位發展部一同召開記者會,宣示「攜手共護網路新世代」,將推出免費數位工具包、強化數位素養與親職教育、深入校園宣導、結合社會資源擴大數位風險防護功能。
鄭英耀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指出,「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的調整,經與各縣市代表,以及家長團體、教師團體、校長團體的討論,各界已有共識,目前只剩一些行政程序,預計下周前就會正式公告,9月新學期開學全面實施。
鄭英耀解釋,國民教育牽涉到地方自治,中央依據科學實證制定政策原則,並尊重各縣市、各學校訂定的辦法。原則上是進到校園後「集中管理」,至於要用怎樣的方式,是每間教室有收藏地點,還是學校設置統一的「養機場」或相關收納空間,都會尊重各校。
鄭英耀在活動致詞也提到,人才培育應該善用科技,同時也要減少科技對兒少發展過程的負向身心發展。青少年只是自拍、轉傳,不知不覺中就占用了許多身心時間,而忘掉了周遭來自親人、朋友情感上的連結和互動。
鄭英耀指出,澳洲限定手機進入校園一年後,官方統計證實學生成績進步、身心健康改善,「民主社會就是相當程度的,有多少證據,講多少話,要用科學政策支持教育推動」。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引用網路內容防護機構iWIN的統計指出,113年度國內兒少每日平均上網時間達3.96小時,首次接觸網路年齡從8.7歲降到7.1歲,而民眾向iWIN申訴案件中,以色情和暴力內容占最多數,顯見兒少接觸網路內容的問題,「需要特別嚴肅地看待」。
彭富源也提到,網路使用和自傷事件、霸凌等也相關,且可能造成親子關係斷裂甚至是兒虐等,且先前調查也顯示,約一半的兒少不清楚上網會留下數位足跡,潛藏著重大的風險。
彭富源表示,政府已擬定4個行動方案。其中家長可以馬上做的,就是學會使用網路保護工具,教育部已經盤點多個實用、易上手的工具,並製作圖解手冊和教學影片,協助家長設定網路使用時間、過濾不當內容。 (相關報導: 哈利波特迷必測!用ChatGPT測出你的霍格華茲學院,一鍵生成魔法學生證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