Škoda 於去年引進了全新第二代 Kodiaq 車系,除了被市場認定為主力的 1.5 TSI 前驅車型之外,日前品牌也確認 2.0 TSI 4x4 四輪驅動車型也正式到港,分公司也隨即再次舉辦該編成的試駕活動。
本次試駕的 Kodiaq 為 2.0 TSI 4x4 旗艦規格,基礎售價 174.8 萬起。
若你是對這車有高度興趣的消費者,其實不難從規格配備表單中看出 1.5 TSI 其實配備量體就相當豐富、完整,目前主流市場所青睞的配置,通通都能在此編成上見得,加上 1.5 的低稅金特色,放在這類大型 5+2 休旅車而言更顯優勢;筆者在試駕前也不禁問自己,「2.0、四驅的存在真的是必要嗎?」而這自然也就成為本次試駕的重點。先來説説最大的差異性部分,Kodiaq 2.0 TSI 4x4 與 1.5 車型本身最大的差異在於技術架構的配置,引擎替換為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故動力也一口氣從 150hp / 25.5kgm 抬升至 204hp / 32.7kgm,尤其扭力輸出峰值的起始轉速區間兩者都是 1,500rpm 便開始,所以油門即便不深踩,也能輕易感受到比 1.5 車型更強大的提速與推被力道,可想而知若兩者在滿載情況下,動力提速的差異性會更明顯,這就是先天物理法則所換來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次試駕 Kodiaq 時,其底盤阻尼的回彈反應本就扎實且不損其舒適,或許是換上了大一吋的圈胎組合,四輪驅動架構也一定程度增加了車重,但懸吊卻還是一點壓力都沒有,縱使用較高速方式來行經路段,還是能感受出彈簧吸收震動的從容。
從配備清單來看,兩車的差異性微乎其微,但在進入 25 年式後,有些既有配備在設計上做了變更。

可開啓式全景天窗為 2.0 TSI 4x4 的標配。

本車圈胎組採用 19 吋配置,1.5 升編成則為 18 吋。
配備量體上,其實 1.5 與 2.0 兩者的差異微乎其微,主要集中在一些偏舒適、個人喜好的品項,諸如全景式電動調整及防夾天窗,以及前述提到,尺碼 19 吋的 HALTI 樣式輪圈。
方向盤主要變更的設計在於 Logo 的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