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是外熱內冷一族嗎?
□ 副交感神經作用強使得休息心跳慢且小於60下、運動後心率恢復快
2. 你是外冷內冷一族嗎?
□ 交感神經低可能使心跳常常小於70下、體溫偏低、體型偏瘦或過瘦
3. 你是外熱內熱一族嗎?
□ 口乾舌燥、頭昏眼花、鼻塞、胃食道逆流、腸躁、慢性疼痛
□ 交感神經高過副交感神經,使得心跳常在80下以上、多動者壯、少動者胖
4. 你是外冷內熱一族嗎?
□ 口乾舌燥、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便祕或腸躁、情緒失調、失眠
□ 交感神經高使得心跳常在80下以上、體型胖瘦不一、嚴重者體重下降使體型偏瘦或過瘦
內外與冷熱在生理上的意義
冷:意味肢體散熱強或生熱過少、或內在副交感神經強而發炎現象低。
熱:意味肢體散熱差或生熱過多、或內在交感神經強而發炎現象高。
雖然把體質分類為四種,但是並不是所有人的體質都是一成不變,可以大切四塊分得一清二楚,事實上生物的特質是有自然分布曲線,也會受自身與環境的條件變化而影響表現,所以更多人實際上是在兩者之間波動,例如介於外熱內冷與外熱內熱之間,或是外冷內熱與外熱內熱之間等等。此外,體質也受天候的影響, 例如炎熱時散熱不易所以容易偏向內熱,而寒冷時生熱不易所以偏向外冷。
類型1 外熱內冷體質:循環好、少發炎
所謂外熱內冷(生熱、散熱能力強)是指生熱與散熱能力都在高檔而內在少發炎的體質,這樣的人都有著長期運動或勞動的習慣,因為身體勞動與運動能力強,所以肌肉與脂肪的代謝活躍而容易生熱,加上循環排汗散熱好,身體就不易受氣候冷熱的影響。
這種體質外觀壯碩或精練、氣色沉穩、精力旺盛、活力充沛,他們的生活狀態通常處於好吃、好動、好睡的三好狀態。休息時的心率通常偏低且少於每分鐘60下。
事實上,外觀極健康、身體檢查無恙的愛運動人士,如果有突發的健康意外,多數與心血管的心率或栓塞有關。也就是說,這樣的體質雖然是其他體質改造的目標,但要注意心臟傳導問題造成心率過快或過低,也需要小心注意血管栓塞的風險。
如果注意一下自己的心跳狀況,可以發現休息心率比平常升高10至20%,或者從每分鐘五十幾下增加到七、八十下以上。如果沒有特別的疾病則是自律神經失調所產生的徵候,會有這樣的變化可能是在一段時間過勞後、或某次生病後的後遺症,其中有些只是一般感冒或流感就使整個人變了,即使這樣,多數人只要加強散熱、抗發炎、調整工作、規律運動,不難恢復。
類型2 外冷內冷體質:新陳代謝慢、活動力差
外冷內冷(生熱、散熱能力差)的體質,多數源於氧氣或營養的供給不足、吸收障礙、或神經內分泌等問題,使得新陳代謝緩慢,因此活動力差。臨床上,常見於甲狀腺功能低下、心肺疾病、慢性貧血、消化道疾病、癌症、或一場大病後體質流失的患者。這種體質的人外觀體瘦、臉色蒼白、食慾差、消化不好、容易便祕或腹瀉、活動力差、怕冷,但是心跳可能正常或偏慢。
對於這樣的患者,首先要排除有各種疾病的可能,由於消化能力有限,適合少量多餐,同時若吃蛋白質與油質過多容易脹氣或腹瀉。運動是改變這種體質的主要手段,但是需要耐心,也要遵循少量多動的原則。
特別要提醒的是,想要改變外冷內冷體質決定於病因是否可以治療,如果透過內科或外科可以治療身體的問題,再加上患者的毅力,多數還是可以恢復趨近類型一的外熱內冷理想體質狀態。
類型3 外熱內熱體質:怕熱、容易流汗、口乾舌燥
外熱內熱(生熱強、散熱差)是指生熱與散熱能力夠,但是內部的發炎反應使身體機能發生體內過熱的問題,這與體質、工作、生活與急性病有關:體質因素(例如過敏),工作生活因素(例如過勞或過度訓練),健康因素(例如慢性疼痛、自律神經失調或其他疾病)。這類體質者常有飲酒過度的習慣,如果喜歡泡澡或喝熱茶也會加重症狀。
這樣的患者外表大多壯碩有力或者過胖、部分顯得精練,他們大多有長期中高強度運動或勞動的習慣,而病徵可能來自交感神經過於興奮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或各種病痛,由於身強力壯,心率不見得快(通常70至80下或更慢),因此不一定有明顯症狀。
通常看到的外表健康、臉色紅潤、怕熱,並且容易流汗且口乾舌燥,常有慢性鼻病、胃食道逆流、失眠與情緒失調,有的因為工作與運動的關係,常有慢性疼痛的困擾。臨床上,這類體質的人首先要注意心血管發炎、栓塞,以及其他潛藏疾病,也常需要調整運動習慣,避免過勞或過度訓練,同時需要學習如何冷卻降溫,以減少身體發炎與自律神經失調,中年以上可以考慮服用抗凝抗發炎的低劑量阿斯匹靈。
外熱內熱的體質如果減少身體的發炎發熱情形,可以轉化為類型一的外熱內冷狀態,那麼整體身體機能就更能正常發揮。相反的,外熱內熱 的病症如果沒有改善,就可能演變為外冷內熱的狀態,如此一來,精神與體力也就大不如前。
改善體質的方式很簡單,只要減少應酬喝酒、或者增加有氧運動、減輕體重,有的人只要學會冷卻降溫、減少外來熱源(例如過度泡熱水或時常喝溫熱水)就可以得到明顯改善。
類型4 外冷內熱體質:失眠、容易累,怕冷也怕熱
造成這種體質的急性因素主要來自病痛發炎的後遺症,慢性因素則大都是生活中太倚賴外來的熱源,而讓神經產生熱適應,因此身體內部容易過熱發炎,也使得肌肉脂肪生熱能力不足而併發各種症狀。
簡單講就是身體肌力不足、脂肪白化囤積,而內在有發炎過熱的現象;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度高,所以表現出來心率偏快(通常每分鐘80至90下以上)、情緒失調與失眠,而內臟發炎,眼鼻容易脹。此外,腸胃的腫脹表現則為脹氣、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便祕或腸躁等等問題。
我常見到這類體質的病人因為有各種身體症狀而被歸為「冷底」,因此,他們想藉著常喝溫熱水來改變體質,這樣做的結果反而使症狀越來越嚴重。在這裡要提醒大家,正常的生理反應是常接觸溫熱反而漸漸怕冷;相反的,常接觸冰冷反而漸漸怕熱。
想要解決外冷內熱的體質就要增加生熱與散熱能力,一方面治療病痛減少發炎,並且紓解自律神經失調;另一方面在生活上維持規律運動加強生熱能力、減少倚賴外來熱源(例如避免常喝溫熱水或長時間泡熱水澡)、常冷卻發炎(例如多喝冷開水,甚至冰開水),並且調節神經進行冷適應訓練,這麼一來,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改善症狀而煥然一新。
要提醒大家一件事,外冷內熱的體質或多或少會合併一些身體的不適,這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而產生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果合併有心跳過快、體重下降或食慾不振的現象,則可能已經有嚴重的身心問題或疾病,需要家人朋友的特別關注。
作者介紹|梁恆彰、楊翠蟬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